施宝者闻上所说便云虽知色身劣于法身宝施不如持说我以不能持说不要法身但将宝施成就色身相好既圆则亦妙矣为遮此见故此云也谓前且约别义分于因果故说施感相身若据实义而论空施不成相果何者由无智慧随相生情所施虽多唯成有漏纵得三十二相但是转轮王色相虽同不名为佛若能持说此经则智慧圆起依慧行施不住有空以无漏因获无漏果如此三十二相始得名为佛也意明下结释上义不逾前说。

  
  ○二约内财校量倍显经胜二初校量胜劣。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经意如文可知但甚多之言显超命施之福也。

  舍身胜于宝施持说又胜舍命。

  舍身等者意恐人闻宝施不及受持便谓以是身外之财所以劣于经福若将身命布施必胜受持为破其见故有此文沙数犹劣况一身耶。

  
  ○二释胜所以五初泣叹未闻深法胜。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意谓空生闻上所说喜极成悲泣涕连连自宣心曲身为罗汉已是多时慧眼虽开未闻斯教。

  舍身之苦已感人心何况更闻不及持说是故悲泪论云念彼身苦尊重法故悲泪慧眼人空也未闻法空也。

  舍身等者悲泣之由然有三意一谓伤彼舍身虚其功故意云舍命河沙劣于持说不达深旨劳而无功二谓悲曩劫不逢遇故意云在凡不闻固当其分自阶圣果亦未闻之三谓庆今得闻喜极成悲故善吉创闻深法非本所望涕泪交流以彰极喜今此疏中且明前一也论云下引证慧眼等者谓空生混迹寄位小乘自证人空已来未闻法空之理以法空是大乘所证境故然以此为经胜由者有两重意一谓教若粗浅闻乃寻常既感悲啼乃知深妙二谓常人啼泣未足为奇善吉悲伤当知最胜胜之所以不亦明乎。

  
  ○二净心契实具德胜二初正明。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意云若人闻此能生信心此信若生不信诸法故云清净诸法既泯实相生焉三身功德自此周备岂不胜耶第一等者如前所明经文存略故标二也。

  论云此中有实相余者非实相。

  此中即般若教余者即未说般若之前二乘人天之教所言实相者即无相之相也谓无我法之相以要言之离一切相名为实相故下文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言余教所无者谓人天教中具足二执小乘教内法相犹存不可以二执之相而为实相故言余者非实相非犹无也言此有者谓顿除二执双显二空空病亦空二边皆离中道斯显名实相焉故云此中有也问实相之理教但能诠云何信心便生实相答谓能信此经必无二执无二执处即是实相非谓别有实相生也。

  
  ○二拂迹。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意云此实相者体当胜义但唯无相名依世谛故言实相。

  无著云为离实相分别想故。

  为离等者恐闻实相之名便生实相之想想即分别也良以实相真妙言念不及虽假言念唯证相应若起当情但唯影像恐认于此故曰即非也。

  
  ○三信解三空同佛胜三初总标信解。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意云我为阿罗汉亲禀佛言信解受持不为难事若当来世浊恶世中去圣时远不闻佛说览斯遗教信解法空领受任持依解起行若斯等类不亦难乎。

  无著云未来法灭时尚有菩萨受持故无我人等取云何汝等于正法时远离修行不生惭愧。

  未来等者谓无著出世当正法中故引来世之胜人以诫当时之劣者是知小人君子何代无之斯则指于第二疑中所说后五百岁持戒修福者也。

  
  ○二别显三空。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征意云设有能信解受持以何义故得为希有释意云以无我等相故此则我空也征意云所以令无我等相者何谓也释意云以我等相即非相故我相体是心心所法既无此体即是法空也又征意云以何义故令无我法之相后释意云离一切相名为佛故诸相虽多不逾我法今此统收故云一切斯则是相皆离为俱空也俱空之理则名为佛佛自此成故言胜也。

  无著云无我等者无人取我等即非相者无法取离一切者显示诸菩萨随顺学相诸佛世尊离一切相是故我等应如是学。

  人法二取其义可知显示等者为我法二空菩萨有分离一切相方是如来今显示此义者令诸菩萨方便随顺学而习之见贤思齐速成佛故故云诸佛世尊乃至如是学也。

  
  ○三如来印定。

  佛告须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