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胶漆。云何但了一心。顿断成佛。答。若执心境是实。人法不空。徒经万劫修行。终不证于道果。若顿了无我。深达物虚。则能所俱消。有何不证。犹如微尘扬于猛吹。轻舸随于迅流。只恐不信一心。自生艰阻。且如勇施菩萨因犯淫欲。尚悟无生。性比丘尼无心修行。亦证道果。何况信解佛法。谛了自心。而无克证。或有疑云。岂不断烦恼耶。解曰。但谛观杀盗淫妄。从一心上起。当处便寂。何须更断。是以但了一心。自然万境如幻。何者。以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既无形。法何有相。高城和尚歌云。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识取心了取境。识心了境禅河净。若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第八卷)。

 ○悉具法身何隐显  ○间有盲聋不见闻

  问。诸佛。法身。普遍众生心。既同一心。云何有现不现。答云。常现无不现时。或于一尘顿现。无不具足。或于诸尘普现。无不周遍。一处顿现者。如来眼睫。文殊宝冠。弥勒阁中。普贤毛孔。净名室里。摩耶腹中。芥子针锋。近尘远刹。悉能普现。其唯一毗卢清净法身之应用耳。此法身者。即是心也。所以言。若能谛观心不二。方见毗卢清净身。一念起恶心。法身亦随现。一念善心生。法身亦随现。乃至色处现。空处现。自在无碍。更莫远推诸佛。唯自一念空心是。摩诃衍论云。如来法身平等。自然遍一切处。但依众生心现。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众生心垢。法身不现。其犹日月丽天。盲者不睹。雷霆震地。聋者不闻。道契则邻。不在身近。故福人出世。则琳琅现矣。薄福者出。则荆棘生焉。皆由自心有现不现。若了心性之人。悉皆平等显现。(第八卷)。

 ○速证菩提唯一念  ○远求佛道在三祗

  问。成佛之理。或云一念。或云三祗。未审定取何文。以印后学。答。成佛之旨。非在时劫。迟速之教属在权宜。故起信论明。为勇猛众生。成佛在于一念。为懈怠者。得果须满三祗。但形教迹之言。尽成方便。如楞严经云。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涅槃经云。屠儿广额。日杀千羊。后发心已。佛言。于贤劫中成佛。诸大菩萨。及阿罗汉疑云。我等成佛于远劫。广额何故成佛在先。佛言。欲早成者即早。欲远成者即远。若顿见性。即一念成。故知利钝不同。迟速在我。(第七卷)。

  ○又问。即心是佛。则诸佛何假三祗积德方成。答。为复学一乘实法。为复趣五性权机。此论自证法门。非述化仪方便。且楞伽经说有四佛(一化佛。随机赴感。二报生佛。酬其往因。三智慧佛。本觉显照。四如如佛。理体无二)。华严经十佛。(一正觉佛。无著见。二愿佛。出生见。三业报佛。深信见。四住持佛。随顺见。五涅槃佛。深入见。六法界佛。普至见。七心佛。安住见。八三昧佛。无量无依见。九本性佛。明了见。十随乐佛。普授见)。若依五教。随教不定。一小乘教。有二身佛(一生身。二法身)。二大乘初教。有三身佛(一法身。二应身。三化身)。三终教。有四身佛(一理性身。二法身。三报身。四应化身)。四顿教。唯一身佛(实性佛)。圆教。有十身佛(一众生身。二国土身。三业报身。四声闻身。五缘觉身。六菩萨身。七如来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虚空身)。又约心成佛。小乘(以善心修所得为佛)。初教(以心性为佛)。终教(以心性相泯为佛)。顿教(以心本不生为佛)。圆教(以心无碍无尽为佛)。若以如如佛。心佛本性佛。谁人不具。若以国土身。虚空身。何法不圆。则处处皆是宝坊。丘陵谁立。念念咸成正觉。妄想何分。如盲者不睹光明。非朝阳夕魄之过咎。似小果不闻圆顿。岂佛心妙旨之亲疏。但以法弱由于根微。道广在乎量大。如圆教华严。成佛不离一念。则毗目仙人执善财手。善财见身。往十方刹。无量佛所。经微尘劫。乃至放手。善财见身。还在本处。岂非本位不动。远近之刹历然。一念靡移。延促之时宛尔。(第六卷)。

 ○三乘见佛何差别  ○异业逢渠字不同

  问。无性理同。一时成佛。云何三乘见佛差别。答。随心感现。影像不同。自业差殊。非佛有异。观一水而俄分四等。皆自见差。共宝器而饭色不同。非他业变。如涅槃经云。十二因缘。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菩萨菩提。上上智观。故得佛菩提。又华严经云。譬如海水。潜流地中。有穿凿者。无不得水。而彼大海。不作分别我出于水。佛智海水。亦复如是。流入一切众生心中。若诸众生。修习法门。所得智慧。与如来智。平等无二。无有分别。但随众生心行异故。所得智慧。各各不同。又偈云。

譬如水一味。因器有差别。佛福田亦然。众生心故异。

  (第六卷)。

 ○因有发明称见道  ○不无唯证乃方知

  问。三宝如虚空相。非见闻之所及。教中云何说见道。又称见佛。答。约本智发明。假称名见。非眼所睹。唯证乃知。若离断常二边。即见自身清净。见身清净。即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