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法门。

  随止居(即刻经房)

迹远红尘。日近僧规成净侣。

身依白社。时亲法宝度凡情。

  小云栖众信士重建演法堂记(附刻)

  粤稽云栖。创自宋。越数百年。有
莲池大师。重辟道场为念佛放生所。而规模崇起焉。又越二百数十年。有同里诸君子。联净社。广放生。而小云栖继起焉。夫放生者。体天地好生之德以为心诚善举。第有放而无养。则不遂其生。反以速之死。非全生之道。昔云栖创建水陆道场。其规制有放生银三两。并生食银一两。其法至今无弊。维时以寺距城远。复于西北两门创上方长寿二寺。凿放生池。以便放生者。自撰碑记。谓以是为之兆。兆且引而蔓延之。不知继此而兴起者更几池也。则其愿大矣。小云栖者。同人慕云栖放生旧事。从而推广之。先是吁诸阮大中丞。请于西湖复古制。未果行。岁癸亥。廉得东。城余庵为余姓所舍。有殿庑寮房。池之大可二三亩即卜此为课佛放生所。嗣以牛栏羊圈豚栅鸡栖不备具。旋购邻庵。兼买民舍联络。而拓其址。更盖牲厂鱼池等。并另构三楹。崇奉
莲祖像。落成时。以小云栖名。盖法五云旧事。而规模小之也。夫同一放生。而大小云栖各异。云栖在山中设放生所飞走各类充牣其中。既有生食。众僧复减口以养之。除刍茭。约费粟二百石。城内外放生二池岁费百余金。自来无缺乏。若小云栖。则牲粮。及一切经费。统计常年捐款。并书院乐输外。不及半余。须另募以济之。寺在城隅。地窄而牲多。故各牲以每种若干定为额。余仍送大云栖寄养。贴生食焉。但此项须募施。多寡无常数。亦非久计。同人正拟捐赀购田收租息作牲食。斯议未及举行。会壬申冬。寺厄于火。经
高大中丞具折入
告。奉有
谕旨。于盐务中给银五百两。余着僧人募建等因。遵将此项首建
莲祖殿。其余各工。众商吁于
常盐政。筹款修复。费尚不赀。须添募以蒇事。同人爰集而商曰。专济云栖生粮一项。与其逐年劝捐盈绌不定。何如乘此兴复寺工之际。我等捐建一水陆堂。重定新规于功德内加生食银三两以为小云栖寄养之生粮。在作功德者既不惜此些须而在放生者实可行之久远。岂非两利之道。众韪之。乃相度烬余。唯演法堂最高广。估值需一千六百金。随如数募齐。选工料。而敦请谙练者督理之。不日工竣。内坛启而生食增矣。遂将此意告常住。刊刻木榜。宣布一切。咸使闻知。并欲其经久勿替。令后人知重建斯堂之有自也。谨叙颠末而记之石。

  时
嘉庆十八年六月之吉佛弟子丁焘谨识。

  五云精舍。自宋初乾德五年伏虎禅师开山。逮有明弘治七年。霖雨发洪。殿宇倾圮。经像漂没。中废者几百载。至隆庆五年。
莲池师祖结茅三楹。以念佛放生标最胜法幢。嗣是善信皈心。渐成兰若。阅今二百余年。称名胜古刹。屡蒙
圣驾临幸。并节次
钦颁墨宝。敬谨藏庋。寺素无恒产。僧众四百余。藉水陆斋忏以度日。乃于十七年冬。不戒于火。经
前抚宪高 具折入
奏钦奉
恩旨。赏银五百两兴修。其不敷者。令僧人募化办理等因。钦此。钦遵。祗领。先行启建
莲池祖殿三间。次经小云栖放生绅士捐建演法堂。外自山门。至前后大殿。及尊藏
墨宝楼阁等。俱系紧要。勘估工料。约需银八千两。经四所鹾业公吁
盐宪常。 请由商捐项下借拨垫给。按引输补等情。当荷批准。并公举沉云蒸居士董理督办。不数月间。宏规重启。虽工未全竣。而有法堂以奉经律。有禅堂以安僧侣。经忏得资礼拜(与明)。等实感
皇仁。而颂 宪德。谨于法汇重梓而附记及此。

  云栖寺住持僧(与明)等谨识

  菩萨戒弟子刘慧闻率子性泽施资敬刊

  光绪二十五年冬十月金陵刻经处识
嘉兴大藏经 云栖法汇(选录)(第卷-第卷)


  菜市桥重建孝义无碍庵记

  莲池禅师少与予同业黉较。予登仕。禅师出家为嘉靖乙丑。禅师夙志方外。以二尊人在。不敢离。既先后岁双失怙恃。将力酬所愿。而室人汤氏年才一十有九。前儿伤亡。忆子舆之规。疑未决。已而念风灯石火。时不我延。遂疾从剃染。汤处室。斋戒禅诵。与其母偕。母寻故。孑然茕居。宗人议后以三侄文彬。无何。汤亦脱簪珥为尼僧。召文彬谓曰。兹无所事后。不后我固无害。彼生而养。死而服。而殡。而祭。世法也。吾学佛。存资钵衲。殁归阇维耳。夫何求哉。因举所有田庐普给群侄。于文彬低昂之。而别以居属文彬。己从邻僦舍。绳枢蓬门。夕灯晨香。阒如也。嘉禾朱公子衷纯。追厥先大夫银台虞葑先生遗意。首事构庵。而予与一时宰官居士比丘某某从臾焉。累百金。买赵氏故宅。宅苦隘。水文学施傍屋一楹附益之。又岁久。颓圮几尽。众相与施材。缁侣之能匠石杇墁畚插者相与施工施力。中为禅堂。凿井于左庑。余垣轩厨湢。略备而已。予惟禅师无子。无留赀。无素所可凭依故旧亲戚僚友。汤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