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元 王子成集
重刊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序

  余觀古今論念佛往生者。多誇自力。所謂唯心淨土不往而往。自性彌陀不成而成之類也。竊意斯論似輕佛力也。夫佛也者。其體明淨。無幽不燭。或有人雖不知佛之所以為佛。但隨人言稱南無佛。其人已於如來妙觀察智中。成就佛地正因之謂蓮生瑤池矣。譬如游魚吞鈎。雖不知鈎之所以為鈎其魚。已入鈎者之手矣。故知佛之一字即覺海之一鈎也。
  大都大天源延聖寺高麗三藏法師旋公。久默斯要。偶觀金時王子成所撰彌陀懺法。其開誘之術。與公兼濟之心。若合符契。仍損己資。委其同志比丘祖栢。旁募眾緣。鳩工入梓。以傳諸遠。俾余為之序引。余曰未曾有也。佛有八萬四千相好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何如吾三藏公以文字般若。攝取眾生。其光亘於萬古盛大。俾見者聞者。同登不退轉地。永祝聖人金剛無量壽域。可謂能下覺海之一鈎者也。
  旹至順三年七月  日
  大都大覺住持日本國沙門至道序

彌陀懺讚

    奉政大夫翰林修撰同知制誥趙秉文撰
  極樂居士王慶之集淨土因緣為懺文。閑閑居士稽首讚曰。未曾有也。昔有達官事一道人。謹甚親友。或勸之曰。公聰明特達。何至作此闒冗事。公謝不敏。勸者愈力。公曰。若等果以余為聰明特達。而復事彼是。必有質於我者矣。彌陀淨土諸經稱讚者不一。歷代名士歸依者甚眾。可以無疑矣。至於太白樂天東坡山谷。皆知尊嚮。其亦可謂聰明特達者非耶。宿植善根者。不待余言而了。不然。如小兒觀戲。隨長者笑可也。更或未然。但觀此懺。思過半矣。乃敬而為之讚曰。
  眾生見佛  秪是一心  佛度眾生  不離大願  心猶鏡然  交光涉入  願猶地然  有種即生  汝且觀此  諸大幻師  陽燧取日  方諸承月  本無去來  緣有彼此  當知淨土  亦復如是  又如二人  出門相背  一人適燕  一人適越  乃至終身  各不相值  苟為相求  萬里咫尺  佛愛眾生  如母憶子  子若逃逝  雖憶何為  子若念母  決定見母  我觀彌陀  作慈母想
  為佛長子  一切菩薩  是我眷屬  無量法財  隨意充足  孰有智者  甘受貧苦  捨極樂土  戀閻浮提  發心還家  須知道路  極樂居士  是汝導師  當知此懺  諸資粮具  稽首十力  為我證明  敬告佛子  當作此觀

彌陀懺序

    儒林郎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結兼夔王府
    文學記室參軍武騎尉賜緋魚袋李純甫撰
  天地之中。凡有血氣。皆有闘心。更相噉食。其苦無量。幸而為人。差似樂者。僻在蠻夷。亦相屠害。與苦相應。又幸而生於中國。其樂頗勝。試考於古史。兵饑疫癘。苦相居多。又幸而老於治世。誠可樂也。其困窮微賤疲羸殘癈之屬。猶有不勝其苦者。至於大幸富足貴豪康強聰慧之徒。其樂為何如哉。或嗜欲未滿其志。或憂患遽及於身。尚且不免悲思驚嘆。有自以為苦者。佛說眾生世界為苦趣。此真實語也。故學佛者先修苦行。經無數劫。求寂滅樂。未得少分。然則何以疾度此苦厄。徑至樂地耶。佛大慈悲。開方便門云。此西方有無量壽佛國。名極樂。眾生起一念信心。持彼佛名號。即得往生。同無量壽。更無老病死者。神通智慧。與無數劫修行者。等無有異。故名極樂。此又真實語也。自佛教東行。陰修密證者。不可勝數。但昧者不知耳。近讀極樂居士結集西方淨土懺文法門。乃學佛者之捷徑。屬予讚嘆。故亦以真實語識之。
  崇慶二年中春望日序
  啟運彌陀道場懺法一心  歸命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南無過去毗婆尸佛南無尸棄佛南無毗舍浮佛南無拘留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一

    極樂居士王 子成 集并序
  (立此彌陀懺法者。廣則恐其文繁。略則慮其義闕。如常禮念應赴。只讀大字。若推本末因緣。須尋小注。庶得廣略兩存自他俱益。一帙十卷。例皆倣此)。
  原夫釋迦大覺出慈旨。以叮嚀讚彼彌陀運悲心而廣博發四十八之誓願。願願度生。開一十六之觀門。門門攝化。救提溺者。越苦海之迅航。指導迷人。出輪迴之捷徑。高超三界。逈出四流。十方接引諸群生。九品護持。如一子。又聞古今善士緇素名人感應尤多。往生非一。方抱圓頂。宜追慧遠之高風。儒履道冠。可慕遺民之雅範。啟芳懷玉。壽終而化佛迎歸。張抗吳瓊。命盡而金僊引去。善和具屠牛之業。尚往玉池。仲舉負害命之怨。亦生金地。慈光照處。地獄為之崩隤。聖號持時。天魔為之悚懼。不思議佛力。無障礙神通。一聲滅八十億劫罪愆。一念獲八十億劫功德。是以世尊觀彼方之緣會。在此界之有情。特開往生一門。教入念佛三昧。日修片時之少善。後為萬劫之資粮。現世則白業頓增。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