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會同本異譯。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鳩摩羅什譯。
  亦同前本。
  佛說阿闍世王女阿述答菩薩經
  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二會同本異譯。
  佛說離垢施女經
  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三會同本異譯。
  得無垢女經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亦同前本。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唐南印土沙門菩提流志初譯。
  即第三十五會同本異譯。
  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元魏烏萇國沙門毗目智仙共流志等譯。
  即第三十六會同本異譯。
  佛說如幻三昧經
  竺法護譯。亦同前本。
  太子刷護經
  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七會同本異譯。
  太子和休經
  西晉錄失譯人名。亦同前本。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八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亦同上本。
  大乘顯識經
  唐中印土沙門地婆訶羅譯。
  即第三十九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乘方等要慧經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第四十一會。同本異譯。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竺法護譯。
  即第四十二會同本異譯。
  佛遺日摩尼寶經
  支婁迦讖譯。
  即第四十三會同本異譯。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晉代失譯師名。亦同上本。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施護譯。亦同上本。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即第四十八會同本異譯。
  毗耶娑問經(拜觀同上)
  瞿曇般若流支譯。即第四十九會之同本異譯。有結。

一心奉請入法界體性經。及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拜觀同上)  前是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後乃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二本同。
  佛在靈山。文殊門外立。佛命入。問住何三昧。佛言寶積。遂種種問答法界義。舍利文殊。復互談深義。

一心奉請佛說阿彌陀經。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拜觀同上)  什師譯。
  佛在祗園。比丘菩薩天眾俱。佛告舍利弗。稱西方極樂阿彌陀。度生之捷。依正之佳。極勸人發願求生。一心持名。消落根塵。悉返微妙。不分三輩九品。飛空行地人天之相。都盧一句。便得徹頭。超五濁之娑婆。并一生之補處。十方廣長舌。同發音聲。助成信願行。超凡入聖。點石生金。無過此也 後乃玄奘譯。廣六方佛為十方。

一心奉請後出阿彌陀偈經(拜觀同上)  後漢失譯師名。
  讚往生淨土勝妙。

一心奉請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梁錄。
  佛在瞻波城。為比丘說彌陀父母子侍者。魔名呪語等。言十日修行。必生彼國。

一心奉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拜觀同上)  劉宋西域沙門畺良耶舍譯。
  佛在耆闍山。世王幽父欲害母。母憶念佛。心請目連等。因感佛來。訴苦求樂。現諸佛土以令揀。顯出彌陀淨土。說往生依正次第修成。融入心宗。即成法界。其言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汝等心想佛時。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非徒三淨業十六觀名相而已。

一心奉請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菩薩受記經。及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拜觀同上)  前是劉宋幽州沙門曇無竭譯。後是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佛在鹿苑。比丘菩薩天子俱。華德藏問云何得如幻三昧。佛答一法。謂無依止。彌勒文殊六十正士得之。他方則觀音勢至。華德藏請召。佛放白毫光。照安樂剎。彼此互見。兩大士來。述過去因。記補處記。後經多一女人發心轉男身受佛記。

一心奉請大方等大集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序品。佛在靈山古塔。比丘菩薩俱。成正覺始十六年。知眾大集。堪持法藏。入佛境神通實見眾生三昧。於欲色二界中閒出大坊庭。如大千界。出定。放光。升寶坊。欲天隨侍。升座入無礙解脫三昧。一一毛光。普照眾剎。光中說偈。警諸放逸。還從頂入。十方各一大菩薩。與恒沙菩薩來。繞佛供養讚歎。次第而坐。佛起定。謦欬聲徹十方。人及非人。四禪天眾。一切畢集。復放眉間光入菩薩頂。諸佛自在功德華子菩薩。入瓔珞莊嚴三昧。出師子座。起定讚佛。請升座。寶杖等十菩薩各入三昧。令眾得益。召魔來。令其請佛轉法輪。佛言。百年暗室。一燈能破。法自在王菩薩。讚如來境界不思議。惜眾生捨大喜小。會中多天人。發無上心。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佛白毫光。入陀羅尼自在王菩薩頂。菩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