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辟支佛十地名。菩薩十地名。為現如來初地二地相。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上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中
一心奉請諸法無行經。及諸法本無經。佛說大乘隨轉宣諸法經(拜觀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二經同。第三宋譯經院沙門紹德等譯。筆墨不強。
  佛住靈山。比丘菩薩俱。師子遊步菩薩。偈問一相。佛先止次答。次說高須彌山王佛。淨威儀比丘。護其正法。有威儀比丘。生不善心。入地獄。文殊問滅障法。及觀四諦。四念處。八正道。五根。七覺支等。佛答之。又為說一切法皆不動相種性法門陀羅尼。文殊亦說種種不動相。告諸天子。我見貪欲尸利瞋恚尸利等。次有華戲慧菩薩。問入音聲慧法門。佛先止次答。次勅文殊自說往因。過去師子吼鼓音聲王佛滅後。喜根比丘。善說諸法實相。勝意比丘。持戒得定。行頭陀行。墮大地獄。不信深法故。喜根今於寶莊嚴國。成勝光明威德王佛。勝意今為文殊。

一心奉請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唐罽賓國沙門般若譯。
  歸依三寶品。佛在竹林。菩薩苾芻。及發心諸有情俱。慈氐問三寶及歸依義。佛言。佛寶二。佛身佛德。法寶三。涅槃三德等。定慧等。八萬四千妙法分五分。素呾纜。毗柰耶。阿毗達磨。般若波羅蜜。陀羅尼門。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僧寶三。第一義僧謂諸佛也。聖僧謂四果四向辟支三賢十聖也。福田僧謂苾芻苾芻尼也。為救苦故。懺悔隨喜。發大願行大乘。是名歸依 陀羅尼護持國界品。東方不眴世界。無盡藏菩薩。放光現通。偈讚來會。以第一義答阿難問。佛為阿難說彼土之勝。答文殊持經之福。菩薩說六真言。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曼荼羅諸天菩薩。六波羅蜜多菩薩。四王。執金剛菩薩。鈴鐸耳微那夜迦閻摩羅王。訶利底愛子母。摩利支天。迦嚕拏王。迦嚕囉王。大自在天王。各說一呪 發菩提心品。佛答彌勒發五種勝心。入海取珠喻 不退轉品。佛答彌勒一大悲心。緣五道苦而起。二大精進心。如入大海求如意珠。更發三種勝心。誓不退轉 布施波羅蜜多品 精進波羅蜜多品 靜慮波羅蜜多品 般若波羅蜜多品。佛說般若度畢。微末底外道。說自在天常。說神我能生諸法。佛以正量委細破之。次說八識熏習及轉顯義。外道發菩提心。佛又為慈氏說八善巧及智慧方便。解絡腋衣授之。四天釋魔發願護持。

一心奉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拜觀同上)  唐罽賓國三沙門般若等譯。
  佛住靈山。比丘菩薩天龍八部輪王十六國王夫人眷屬四眾四姓外道餓鬼畜生琰王眾俱。坐寶蓮華師子座上。入心瓔珞寶莊嚴王三昧。天雨香華。復入師子奮迅三昧。大千震動。惡趣離苦。來供佛。佛胸臆及毛孔。放金色光。現十方五趣苦樂之相。及現三大阿僧祇因果本末之相。師子吼為眾說法。歎佛功德。請佛出定 報恩品。從三昧起。告彌勒菩薩。稱歎心地妙法。五百長者不愛苦行讚二乘道。佛說世間四恩。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佛有三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有自他二種。三變化身。法有四種。教理行果。僧有三種。一菩薩。二聲聞。三凡夫。凡夫有具戒正見二種。具足十義。得名為寶。為求菩提。有三種十波羅蜜。若修十種真實度。乃報四恩。智光長者與不順子遠來聽法。佛為重宣。令發大心 厭捨品。長者問。佛答出家勝 無垢性品。麤衣乞食陳藥蘭若。各十勝利 阿蘭若品。為常精進說 離世間品。樂遠離行菩薩。承佛力說蘭若行。佛讚之 厭身品。為彌勒問三十七觀。訶身不淨 波羅蜜多品。為彌勒說。蘭若能滿十波羅蜜 功德莊嚴品。為彌勒菩薩說。有一德。應住阿蘭若處。謂觀一切煩惱根源。即是自心。有二種法。兩番二種人。不堪住蘭若。次明十一種四法。五種八法 觀心品。為文殊說觀心法。及觀心陀羅尼 發菩提心品。為文殊說自覺悟心有四種義。及說初觀菩提心相及真言 成佛品。為文殊說三種大祕密法。心語身也。欲修習者。當著菩薩三十二種大金剛甲 囑累品。明受持者。得三業及十種清淨。

一心奉請大乘徧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及無字寶篋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拜觀同上)  第一唐中竺度沙門地婆訶羅再譯。第二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初譯。第三地婆訶羅初譯。唯第三文字稍異。
  佛住靈山。菩薩比丘十方天龍俱。勝思惟問二字之義。佛言九種一法應除。貪恚癡我執懈眠愛惑無明。一法應守護。己不欲。勿勸人。無有一法是如來所覺所證。一切法無實。從因緣生。因緣如電光。念念不住。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及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拜觀同上)  第一宋中印度沙門法護等譯。第二元魏南天竺沙門曇摩流支譯。第三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佛在靈山法界殿中。放光集十方眾。有師子座。出偈讚佛。佛坐之。妙吉祥問不生滅是何增語。答。是如來增語。因說瑠璃地映帝釋宮影。忉利天大法鼓。空中風雲水。大梵王。日光照。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