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戒重校。
  韶州韋刺史。請師於大梵寺說法。師先說得法行由。次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義。并無相頌 次答實無功德之疑。次答願生西方之問。要人淨心則生淨土。不是說無西方也 次示定慧一體不二 次示一行三昧 次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次示教無頓漸。人有利鈍 次示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 次示坐禪實義 次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授無相懺悔。發四弘誓願。授無相三歸依戒。又說一體三身及頌。

一心奉請古尊宿語錄(拜觀同上)  賾藏主集。靈谷寺住持淨戒重校。
  南嶽讓 馬祖一 百丈海 黃蘖運 臨濟玄 興化獎 睦州蹤 南院顒 風穴沼 首山念 石門聰 汾陽昭 唐明嵩 慈明圓 南泉願 子湖神力蹤 趙州諗 雲門偃 楊岐會 道吾真 白雲端 佛照光 北磵簡 物初觀 晦機熙 笑隱訢 仲方倫 覺源曇。有宋濂藏衣塔銘 五祖演 葉縣省 神鼎諲 翠岩芝 法華舉 佛眼遠 大隋真 投子同 鼓山晏 洞山初。嗣雲門 智門祈。嗣香林 雪峰悅。嗣大愚 雲菴文。嗣黃龍南 琅琊覺。嗣汾陽 佛照禪師奏對錄。宋孝宗時嗣大慧杲。

一心奉請黃蘖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并宛陵錄(拜觀同上)  唐河東裴休集并序。
  即古尊宿語錄中重出而稍略。

一心奉請萬善同歸集(拜觀同上)  宋永明智覺禪師延壽述。
  明眾善所歸皆宗實相。

一心奉請唯心訣(拜觀同上)  宋永明智覺禪師延壽述。
  於中略標百二十種邪宗見解。

一心奉請定慧相資歌(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警世(拜觀同上)
  二竝永明壽禪師作。

一心奉請明覺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明靈谷寺沙門淨戒重校。
  上堂舉古。勘辨拈古。偈。頌。讚等共六卷。

一心奉請圓悟佛果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學徒若平集。淨戒重校。
  上堂語六卷 開示法語三卷 小參四眾四卷 頌古一卷 拈古三卷 偈。頌。讚。一卷。

一心奉請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宋乾道門人蘊聞集。

一心奉請中峯和尚廣錄(拜觀同上)
  元治至門人慈寂集。

一心奉請真心直說(拜觀同上)  元曹谿山老納知訥述。
  凡十五章。明正信。異名。妙體妙用。乃至所往。以釋疑問 後附誡初心學人文。又附皖山正疑禪師示蒙山法語 東山崇藏主送子行脚法語 蒙山示眾 蒙堂跋。

一心奉請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拜觀同上)
  直指心性。本來同佛。既悟心已。或習輕。則用自性定慧門。或習重。則用隨相對治門。皆與先修後悟者不同。

一心奉請禪宗決疑集(拜觀同上)  元西蜀智徹述。
  示提話頭工夫次第。

一心奉請修大方廣佛華嚴法界觀門(拜觀同上)  唐終南山釋杜順集。
  略有三重。真空第一。理事無礙第二。周徧含容第三。三中又各辨十門。

一心奉請華嚴法界玄鏡(拜觀同上)  唐清涼大華嚴寺沙門澄觀註。
  即釋前法界觀門。

一心奉請注華嚴法界觀門(拜觀同上)
  唐圭峯蘭若沙門宗密註。

一心奉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拜觀同上)  唐沙門法藏述。
  一顯一體。謂自性清淨圓明體。二起二用。謂海印森羅常住用。法界圓明自在用。三示三徧。謂一塵普周法界徧。一塵出生無盡徧。一塵含容空有徧。四行四德。謂隨緣妙用無方德。威儀住持有則德。柔和質直攝生德。普代眾生受苦德。五入五止。謂照法清虗離緣止。觀人寂怕絕欲止。性起繁興法爾止。定光顯現無念止。事理玄通非相止。六起六觀。謂攝境歸心真空觀。從心現境妙有觀。心境秘密圓融觀。智身影現眾緣觀。多身入一鏡像觀。主伴互現帝網觀 後有淨源序。

一心奉請華嚴金師子章(拜觀同上)  唐沙門法藏述。
  因對武后問。借庭前金師子為喻。初明緣起。二辨色空。三約三性。四顯無相。五說無生。六論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以顯華嚴教觀。

一心奉請金師子章雲間類解(拜觀同上)
  宋沙門淨源述。

一心奉請禪源諸詮集都序(拜觀同上)  亦名禪那理行諸詮集。圭峯山沙門宗密述。
  今但存序。大意先判三宗三教。然後會為一味以息鬥諍。
  此書用蕅書為藍本。其中次序議論。十依七八。故有於台詳悉別宗略說之迹。然台明則諸宗普明。詳悉於台。亦不妨也。至禪源一書。稍涉指摘。故引發蕅之議論。今雖不存蕅說。讀者當知。一切著作。不必偏於一。
  至賢宗內之加頓教以補台。蓮池之論甚公。其詮佛法之妙微。別具神通。共一手眼也。
  賢宗外。如長者主張無心定之說。利益何限。且李之說。以諸祖說經。引例徵文。日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