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不得相續。
  業力覆蔽。縱善法在前。而心境俱違。自然斷除眾善。一切善法俱障。如下文所云皆是耳。
  起障不得見佛不聞正法不值聖僧煩惱。起障不見過去未來一切善惡業行出離煩惱。障受人天尊貴之煩惱。
  人天尊貴。以異三塗微賤之比。人天之天。欲界諸天也。
  障生色無色界禪定福樂之煩惱。
  色為色界天。無色為無色界天。色界禪見下四禪定內。無色界禪。具見後八解脫九空定中○禪定福樂。禪法要解云。得初禪相云何。答曰。離生喜樂。先以正念呵止五欲。深入一心。有覺有觀。離不善法。得未到地。身心快樂。證初禪相。轉復增勝。身心輕安。嗔處不嗔。喜處不喜。世間八法。所不能動。至于衣服飲食等。心不貪著。但以諸善功德為貴。得初禪已。進求二禪○二禪厭患覺觀。何以故。如欲界五欲五葢。令心散亂。初禪覺觀。[女*(巢-果+(离-禸))]亂定心。亦復如是。即用無漏初禪呵責覺觀。內得清淨定生喜樂。入于二禪。問云何是二禪相。答曰。以無覺觀動故。內心清淨。如水澄清。無有風波。星月諸像。悉皆照見。定生喜樂妙勝。初禪喜樂。从離欲生。此中喜樂从初禪定生○得二禪大喜。然心變著喜生諸結使。以是喜故為煩惱本。況喜為麤樂。今欲捨麤而求細樂。故言離喜。更入深定以求妙樂。問云何是第三禪樂。答世間最樂。無有過者。麤者為喜根。細者為樂根。譬如極熱得清冷水。持洗手面。是名為喜。入清凉地。舉身沐浴。是名受樂。既得三禪之樂。一心守護。常恐退失。則為是惱。是故樂復為患。當求離樂。譬如人求富貴之樂。求時既苦。得之無厭。則復為苦。得已守護。亦復為苦。行者患樂亦復如是。葢初禪樂。以覺觀[女*(巢-果+(离-禸))]亂故捨。二禪大喜動故捨。三禪知樂無常難守故捨。以是故當捨此樂。進求四禪安隱地○前依禪定樂捨于欲樂。今依何等而捨禪樂。且捨禪樂。得何利益。答曰。依涅槃樂。能捨禪樂而得三利。所謂羅漢辟支佛佛道。以三乘道。隨意而入清淨涅槃。問云何是第四禪相。答曰。斷樂斷苦。無喜無憂。故念清淨。初禪覺觀未定。二禪喜大發動。三禪樂心多亂。並皆念不真清淨。雖有定心。出入息故。令心難攝。四禪純清淨故。無出入息故。心則易攝。是為真禪。譬如善御良馬。隨意所至。欲行四無量心。四無色定等。隨意皆得。欲得六通。求之亦易。前三禪麤相清淨心。第四禪細相清淨心。
  障不得自在神通飛騰隱顯徧至十方諸佛淨土聽法之煩惱。
  或隱或顯。迅速無礙。山崖墻壁。直過如空。凌虗往來。猶如飛鳥。地中出沒。如出沒水。可以徧至十方。即此神境通也。
  障學安那般那數息不淨因緣觀等諸煩惱。
  安那云出息。般那云入息。習坐禪者。有止觀法門。天台小止觀云數息觀。對治游思之病。先數入息。後數出息。从一至十。終而復始。不令散亂。亦有數入不宜數出。數出不必數入。雙數反恐有病故耳○不淨觀者。對治貪欲。謂觀身不淨也。如上卷三十六等所明○盡此乾慧一信住行向各十。共四十一清淨心。次成四種妙圓加行。四種妙行。此即煖地頂地忍地世第一地也。
  障學煖頂忍第一法七方便等諸煩惱。
  所諸煖頂忍第一法者。謂以佛覺用為己因地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燃其水。名為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虗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數量消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義○七方便者。小乘七賢。一五停心位。二別相念位。三總相念位。四煖位。五頂位。六忍位。七世第一義位也○五停心者。數息停散心。不淨停貪心。慈悲停瞋心。因緣停癡心。念佛停障心。謂之圓五品。停五心○別教云。忍位有五。一伏忍證十信。二柔順忍證十行十向。三信忍證十住。四無生忍證十地。五寂滅法忍證妙覺。
  障學慈悲喜捨聞思修等諸煩惱。
  慈悲喜捨。即四無量心○發菩提心論云。聞思修為三慧。一聞慧。如所聞法。心常愛樂。無有厭足。二思慧。思念觀察。一切有為法如實相。謂無常苦空。無我不淨。念念生滅。不久敗壞。即生厭離。趨佛智慧。三修慧。謂離欲不善法。漸次修入。
  障學空平等中道解三觀義諸煩惱。
  空者一念無相。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平等者。無法不備。亦名為假。中道者。不一不異。亦名為中。空與平等中道。是為三觀。習觀者。要解此三觀義。此出中輪。
  障學助道品念處正勤根力如意足諸煩惱。
  助道品者。即上卷三十七助菩提法中○四正念處。四正勤。五根。五力。四如意足是也○四念處者。一觀身不淨。謂染緣有故。二觀受是苦。謂執取增縛。三觀心無常。謂念念遷滅。四觀法無我。謂無有定相○四正勤者。已生惡時勤令斷。未生惡時勤令不生。未生善時勤令生。已生善時勤令增長○五根者。一信根。能入法海信于業報。消除疑網。二念根。住持不忘。三精進根。念茲在茲。四定根。湛寂虗通。修心不亂。五慧根。明辯實諦。以慧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