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及說名者。

  二 四偈 述拂迹入玄

  (玄者。法界觀中重重無盡也。何以故。當知)。
  却想前科情已破  對思後段法圓彰(釋當知之意)  即驗(正釋當知之言)身心皆幻垢(本文)  垢相滅(本文)時廓(廓即清淨)十方  如意寶珠明又淨  映於外物(隨方)現青黃(五色)  愚者執為真實色(諸愚下三句)  因茲爭短或爭長(釋隨方五色所以也。正釋文云)  五道受生如五色  隨因即是各隨方  迷執身心苦樂相  為除此執說前章(磨鏡)  圓覺聖凡元絕待  圓珠垢淨本雙巳(此摩尼也)  對於離垢名菩薩(除於餘餘皆本文)  垢盡對除佛豈常(對機化佛亦非常住)
  次圓彰法界。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虗空覺所顯發。

  三 述初一真法界

  觀成迹絕玄玄妙  念盡之心凡聖齊  證得幻緣滅影像  廓然清淨(音役)無東西(無方)  無際虗空俱是覺  況於淨土及泥犁  空銷覺顯方名悟  覺處餘空尚日迷  無始情生虗豁相  虗中世界見高低  塵影既銷空已泯  圓明豈可藉階梯
  次三重法界中。今初真空絕相觀。文二。初色相空淨。後空色同如。初中初。
  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四 中四偈 當第一世間諸法

  萬法本因心所變(釋心淨。即萬法淨之由)  心識元來在覺中(釋覺圓明。即心淨之由)  覺既圓明心已淨  即知萬法盡皆同  六根七識俱如是(見塵義推是第七識)  六塵四大亦相從  處(十二)界(十八)泥犁至非想(非想至阿鼻中間有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悉籠通  非存法體云清淨  清淨之詞義是空  鏡裏青黃若有體  即於明相作塵蒙(反明無體而空)  鏡中只為常無色  見色由來是淨容  萬法森羅皆影像  故能顯性有殊功
  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五 九 當第二述出世諸法

  八識(染緣起也)飜來成四智(淨緣起也)  從因至果類皆然(皆是飜染也。飜覆對待之法。即無自性。從緣而起故。亦皆同清淨也)  染心尚合圓明覺  無漏如何別有邊(無別邊際。即無異義)  融入覺心心不異  皆同清淨理何偏  力無所畏諸功德  四辨三心眾福田  一十八般不共法  一百四十悉周圓(上皆佛功德大數也。下釋三十七品云)  四念四勤如意足(十二)  五根五力志唯堅(十也)  七種覺支資證入  八門正道斷隨眠(十五也。故成三十七矣)  乃至波羅諸度行  共成十聖與三賢(例出因地行位)  八萬四千無漏法  因飜煩惱數皆金(飜八萬四千塵勞)  一中自攝於無量  總持門者是斯言(二事法名皆總持一切諸法)  前云清淨皆空義  諸佛如何亦類前  乍見此文如破佛(上四句問也。下答云)  說來佛體轉精研(略答也。故下釋〔何〕以精研云)  聖凡對待全優劣  優劣由來屬事緣  緣起即知無自性  融歸性海即無邊(法說而答)  猶如二鏡元平等  影像差殊有百千  一現塵泥諸雜穢  一呈珍寶眾新鮮  迷者乍看忻又厭  智人常見等無偏(上六句。喻說而答)  觀行已成同佛見  須知此語是真詮(都結)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即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虗空。圓裏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六 中二偈 當第三述自他依正

  已見聖凡歸實相  一身清淨至多身  一身正是脩成者  多身即是例餘人  漸漸廓通一世界  無邊世界亦同真  圓裏十方徹三世  普同平等寂無塵
  善男子。虗空如是平等不動。當如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七 中二偈 述大文第二空色同如

  前章念盡皆清淨  從茲智泯至無餘  根識境塵皆不動  世間出世盡如如  至於八萬四千法  理例相從一似初  略却中間名數者  文中不必更重書
  善男子。覺性徧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徧滿法界。根徧滿故。當知六塵徧滿法界。塵徧滿故。當知四大徧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徧滿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