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經云。念佛之人生西方者。蓮分九品。蓋此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賢愚貴賤。但一心念佛。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顯密心要驗成行相。持呪之人亦分九品。上品成就三密。變成三身。只於此生得證無上菩提之果。夫念佛念呪。同一念也。觀佛觀字。同一觀也。所貴一心不亂。福慧雙修。世出世間成就白法功德。其於淨土。決定往生。前觀行五門中。如禮拜供養。是福邊事。懺悔發願持誦。是慧邊事。若先悟毗盧法界後。修普賢行海。則一切所修。皆即稱性。成就慧身。更無差別也。儒者重智。故有水母無蝦之喻。釋門亦重智。故有目足交資之譚。要未有舍悟。而言修者准提重般若(前說准提菩薩三目第九手持般若經卷。即重金剛智慧意也)。西方表金剛。意旨可知。

  淨業正願

  理由智導行。由願興行願得均理智兼備。故證此三昧。以願為根本也。夫願者樂也欲也。欲生西方淨土。樂見阿彌陀佛。必須發願。如無願心。則善根沉沒。華嚴經云。不發大願。是為魔事。所以普賢廣無邊願海彌陀有六八願門。是知十方諸佛。上古先賢。皆因願力而得成就菩提。故云法門廣大。無願不從。又懺云。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此則謂之四弘誓願。故我慈照集懺。恐人著性迷理。乃云。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此四句直明真。理欲令一切人於自性中。度了一切妄念眾生。所謂邪迷雜想。貪癡嫉妒。嗔恚惡毒等心故。令發大誓願自性自度也。又於自性中。斷除一切煩惱。所謂塵勞業識。邪思惡念。猶如浮雲。障覆自性。光明不現。故令發大誓願。自斷除之。永不令起。又於自性中。修學一切法門。所謂念佛三昧悲智行願無量法門故。令發大誓願。自悟自修。常無退失。直至菩提。不以得少為足。又於自性中。自信有佛。發大誓願。常自觀照。自願成佛菩提。此乃慈照老[浦/女]心切明明。與後人開了一個門戶。只要你諸人。自信自肯。從這裏入頭悟自性。彌陀達唯心淨土。入諸佛境界。成就無上菩提。嗟乎世之善人。不知此意。向外別求。何異持神珠而巡乞也。
  慈照云。有行無願。其行必孤。有願無行。其願必虗。無行無願。空住閻浮。有行有願。直入無為。此乃佛祖修淨業之根本也。備觀今時。信人皈依佛會。或為病苦而發心。或為報親而舉意。或為保扶家宅。或為怖罪持齋。雖有信心。而無行願。雖云念佛不達本根。凡修善緣皆為了還。心願罕有。為自己生死發心念佛。求生淨土者。往往香燭道場祝願迴向之辭。皆是表獻神明消災延壽而已。故與經懺本意相違。不合諸佛本願。縱使一生修誦。不明理趣。錯用工夫。是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錢分也。
  今持准提發願者。或為成就世緣。亦不相妨。但要歸於正願。所謂淨業圓修者此也。

  發菩提願

  無上佛果名曰菩提。若發此心。決定成佛。淨行法門曰。凡修淨土。須善發心。若為自己。厭五濁。忻九品。則違菩提心。是聲聞行。不應發也。若為眾生。起大悲心。求生彼國。希速成就。道力神通徧歷十方。救度一切令共成佛。則順菩提心。是菩薩行。應當發也。今勸淨業高流。凡欲利己利他。須是發心立志。應於三寶前。虔奉香花。志心發願。云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弟子某從於今日。發此大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緣覺聲聞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法。發菩提心。願與現生父母。及多生父母。法界眾生。一切冤親。同生淨土。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三說。此心時時要發。日日常然。所以善財一生證果。龍女八歲成佛。地獄發心。頓超十地。沙彌發意。已越二乘。可謂一氣回元運。恩沾萬物深矣。
  三種淨業。第三發菩提心者。疏中標為大乘不共之業。謂不同凡夫二乘之所發心也。蓋無上正覺。名曰菩提。是諸佛究竟之果德。眾生本源之佛性。修大乘者。依圓頓無作四諦發自性。四弘誓是。謂發菩提心。乃眾行之首。履道之初。終始該羅。不可暫廢。華嚴經云。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礙故。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世間諸見薪故。問菩提理本性自周圓。何假發心故興妄念。答般若經云。若菩薩知心性即是菩提。而能發起大菩提心。是名菩薩。又上首菩薩云。吾於無所求中。而故求之。知一切法皆無所發。而發菩提心。所證真如。如外無智。能發妙智。智外無如。雙照雙遮。不存不泯。不二而二。理智自分。二而不二。能所俱寂。

  六度萬行齊修

  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也。若念佛人專修三昧。學出世間。須達乎至善。要知六度萬行不出一心。於一心中。一切法俱備。如浴大海已用諸河水也。如萬種香為丸。若燒一丸。具足眾味。如人取寶獲如意珠王。一切眾寶出生無盡也。何以知其然。執持一句阿彌陀佛。故得三昧。一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