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法華玄記十不二門顯妙
 宋 處謙述
  

  法華玄記十不二門顯妙(并序)

    永嘉沙門釋 處謙 述
  聖人之教或廣或略存諸眾典原其化意盡歸於法華者大藏群經根此也然聖人出世本以己證導諸群緣蓋物機情別未可一之於道由是權之於前本之於後使循其迹而歸之源至於斯經也畢矣文云雖設種種道其實為佛乘特令揆昔昭然可見也吾祖親承斯旨九旬敷唱允叶聖心洎荊溪記之尚患十妙文繁觀道難通於是撮乎妙旨十門點示意深言遠文而雖迂舊解不詳各固所是繁於異論雜乎粹旨余不揆疎昧深所惜哉故特遵先範去諸異同專取文旨再為注解目為顯妙且符記主之意也文云此下但直申一理使一部經旨皎在目前根於此者不其然歟若夫分文對相辨正舛訛存此舊解此不復云。
  時皇宋熈寧四年冬十一月既望日於錢塘淨住方丈東軒序

  法華玄記十不二門顯妙解

  然此迹門談其因果及以自他。
  因等法相玄義備矣。
  使一代教門融通入妙。
  直申一理經旨在茲原夫聖人為一施三群情麤別至此而復情祑理妙一代融通百界成佛出世大意妙盡於此。
  故凡諸義釋皆約四教及以五味。
  待對教味一代相形權巧調引俾機識妙苟能了妙即了是開豈容別求。
  意在開教悉入醍醐。
  了妙開麤待對教味一切成絕絕尚無狀豈復滯麤判而即開絕無過此四十餘年未暢厥旨今經一啟聖意獨彰妙教醍醐心佛眾生一而矣。
  觀心乃是教行樞機仍且略點寄在諸說。
  上開妙解已一代融通今示用解觀心全心即名妙觀非此觀心教將何設行依何行故曰觀心乃教行樞機也教既純圓純妙行必諸妄惑除依教立行此之謂也故記主云陰等十境唯在三教舊云對偏則無圓常教有且夫相對妙教麤頂在昔豈絕待圓融反却在妄心也正名此名不正行將安寄。
  或存或沒非部正意。
  行門雖要部非正談故存沒互出止觀專論則行相方備。
  故縱有施設託事附法或辨十觀列名而已。
  觀即是心能所無二理絕觀圓義復何陰今約觀大義唯斯三種或用託事依觀見理從行附法二種亦然義雖開三種觀唯一本文觀心雖則非正三相備有故此列示矧以五祖親承有在了一代之教意宗法華為根本述本之要唯教與觀記主得意深叶祖承教觀之設唯斯數句斷盡化源根乎本要釋或失措教觀從設。
  所明理境智行位法能化所化意在能詮詮中咸妙為辨詮內始末自化。
  上已總敘此下別陳總別相顯聖旨彌彰然本文廣談境智及以自化為解首顯能詮教也能詮之妙權別為總一部咸然何法是妙乃以境智始末自他示其妙相。
  故具演十妙搜括一化出世大意罄無不盡。
  出世大意為妙而興今既談妙罄乎佛旨佛旨者何眾生性是依性談教豈復別途教觀一致諸法實相遮那體徧經文如是因果俱妙始絕絕麤一化功畢意盡於此。
  故不可不了十妙大綱。
  十妙大綱唯佛究了初心若達與佛何殊眾生開佛知見在茲稟斯教者必也如然雖有肉眼名為佛眼此其證也。
  故撮十妙為觀法大體。
  若了十妙即此了心是觀大體用此造境無不真實世間相常觀與經合文義相符。
  若解迹妙本妙非遙應知但是離合異耳因果義一自他何殊故下文云本迹雖殊不思議一。
  既達迹妙豈與本殊離合雖異妙理元同引證分明宜加識信。
  況體宗用祇是自他因果法故況復教相祇是分別前之四章使前四章與諸文永異。
  上了釋名本迹咸等了四章與名無別總三為名體等何異舉一例諸不俟終目。
  若曉斯旨則教有歸。
  經言雖設種種道其實為佛乘佛乘者何妙而已矣。
  一期縱橫。
  期猶代也一代即縱橫也時縱教橫約顯談法華之前縱橫白固未知所歸來至今經顯談歸本群情驚駭妙教一興大事發明次文見矣。
  不出一念三千世間即空假中。
  直申妙旨顯示佛乘一念三千即空假中在此而已夫一念心起必對一境心不並慮逐境而生生滅交遷未曾蹔捨權乘眾教雖復斷之不能除根情境猶存與教共住縱橫既存妙性莫彰今點一念與三千同其同如何一念是理三千世間即空假中妙符念性念根即除真尚永絕豈復存妄真妄俱宿不二門開諸法實相入佛境界三無差別一性咸同含生本具非造所成妙法堂奧上根直入即登初住縱橫之相一切歸源一門歸然諸門皆爾此唯得意功忌存情或封執語言而謂了達其猶緣木求魚應無得理。
  理境乃至利益咸爾。
  境理既然下九由此十法皆妙皆成佛乘今經題目立此妙名。
  則止觀十乘成今自行因果起教一章成今化他能所。
  則者連上辭也則知止觀十乘行此自行因果起教一章用此化他能所方見兩部文名義成一致。
  則彼此昭著法華行成使功不唐捐所詮可識。
  照明著顯以行成教以教輔行功不唐捐者教行斯在如此所詮故云可識。
  故更以十門収攝十妙。
  欲教成行非門不入教既妙矣舉教而行豈復異途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