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十乘之中乘乘事理相扶而修名為不二如斯之人豈識觀道之深妙耶。
  十四問法華玄文境能照智雖引誠證理亦難明。
  釋曰此出玄文第二卷智妙中彼問曰智能照境境能照智否答云若作不思議更互相照義亦無妨言雖引誠證者彼引仁王般若云說智及智處皆名為般若今謂說智者能觀也智處者所觀也既皆名為般若則境亦是智而為能照雖此引證理亦難明故今料簡令義顯然。
  答順方便教理不可會若從極說於理易融以心為境心亦能照能所俱心心體俱徧心心相照於理甚明。
  釋曰答文有五初以偏教顯圓極易融二故不下引不思議境證境智不二三以是下的就圓教四句分別四照者下明偏圓行人說照不同五是故下備舉偏小所照顯圓境智初言順方便教理不可會者方便教中境之與智不可融會今從圓極於理易融者良由以心為境乍為所觀只此心境亦是能照能觀觀也能所俱心者能觀是三千之心所觀是三千之心只是能於本理三千而為能觀以此能觀觀於所觀心體咸徧咸徧者能觀之心即是妙境所觀妙境即能觀心故云咸徧以三千心照三千心即境是觀即觀是境故云相照能如此了於理甚明何須疑於境照智耶。
  故不思議境初云不思議境即是觀。
  釋曰此當第二引止觀正說十乘不思議境初章安料簡文也故云不思議境即是觀既云境即是觀何妨境能照智耶若不爾者如何能見不二之旨耶。
  以是得為四句分別境照於境境照於智智照於境智照於智。
  釋曰此當第三的就圓教以四句分別出圓境智也當知境智其名雖別其體不殊是故能所二而不二初心修觀暫立能所於四句中正當第三智照於境若了境智體徧只一三千而謂境照境等何所疑耶又復應知雖立四句分別境觀及乎正用觀時唯一三千絕待而照有何能所而可辨耶。
  照者方照非說可窮照者應說非照可了說者方說非照可窮說者應照非說可了。
  釋曰此當第四明偏圓行人說照不同何者謂用三千妙觀而為照者方能照此三千不二境觀故非偏教說者之所可窮照者應說非照可了者圓頓行人內照三千實相之理而與此理相應應理而說故非偏教照者之所可了說者方說非照可窮者圓頓說者方能說此不二境觀故非偏教照者之所能窮說者應照非說可了者圓頓說者內契三千實相之理說應於照故云說者應照此非偏小說者之所可了在文可見不委釋也。
  是故不同世謂頑境以為所照又亦不同偏小妄心以為所照又亦不同假立真如以為所照所照既爾能照亦然不可率爾。
  釋曰此當第五簡偽妄斥偏小顯今所觀即理之事體不思議也不同世謂頑境以為所照者簡偽也此如輔行第一明於九師次第相承北齊已前唯用體心踏心既不以三千而為所照不免只是頑癡之境以為所照尚失小乘之境豈識圓頓十乘所照耶又亦不同偏小妄心以為所照者偏通三教小唯在藏藏以生滅心為妄心通以幻有心為妄心別人初心與藏通同此三既皆不識即理之事不思議陰以為所照唯此妄心而已言又亦不同假立真如以為所照者別教但中其實假立特是為於迷中重者假施設耳故云假立真如登地自證權門自開豈有清淨真如而可證耶所照既爾能照亦應揀於偽妄之智及偏小智如此精簡披砂得金顯今圓智照於圓境境照智等安足疑耶故誡云不可率爾。
  十五問破法徧中云須先用無生為首者門後料簡云何復云無生是智無滅是斷智則是觀斷則是止應無生門唯觀無止。
  釋曰止觀文中先列有等四門已而云今置三門且依無生門荊谿云淨名大品並以無生為首故今亦然今謂一切眾生無始已來多著於有無生空門蕩有為便是故然也言門後料簡云何復云無生是智無滅是斷應無生門唯觀無止者文出止觀釋名會異中云無生是智是觀無滅是斷是止因名止觀果名智斷是故難云若破法徧依無生門應但有觀而無止耶。
  答破徧門意從事偏說故文中云有定之慧而盡淨之具如記中廣分別說。
  釋曰破徧門意從事偏說者乃從根之所宜故無生門屬於智德若論理體離觀無止離止無觀豈無生門唯觀無止耶故引文初云若未相應應用有定之慧而盡淨之盡淨之者破之令徧也言具如記中廣分別說者文云安心破徧並是絕待咸具定慧如前安心今謂安心之中既有六十四番止觀豈唯止耶但前安心中先推法性義多從定是故云安破法徧中先準教門義多從慧是故云破究論二文無不兼具究論法體曾無有偏但是隨宜一往言耳。
  十六問禪境初十二因緣觀不思議境初云不同世人取著一念能具三千為唯此中諸境皆然。
  釋曰止觀所觀境界有十能觀妙觀亦復有十於一一境皆施十乘備明藥病也今文所問禪境乃當第六禪定境也此禪境中具明於發則有十禪初根本四禪乃至第十神通禪於十禪中前七種禪但直明於所發禪相而已故至第八因緣禪中乃明發於十二因緣禪境約此以明十乘觀法於初觀法不思議境中乃云不同世人取著一念能具三千言取著一念者謂定一定異之一念也故此一念不具三千乃取非一非異之一念此之一念方具三千斯旨難明非苦學深窮心有所詣道有所至其孰能測其淵源哉今謂上文簡偽斥偏云不同世謂頑境以為所照又亦不同偏小妄心以為所照又亦不同假立真如以為所照者此乃斥前三教正當陰等十境也在彼豈非取著心乎乃時寧識一念具三千耶若今圓人所觀境異只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