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科】八者束散前後凡諸寬文文中無結或障文勢若逐意便或前結而後開或前散而後束所以釋者先須撿括語意寬急所詣歸宗使觀行有在。
  【科】九者行理交映理有權實行有親疎親正疎旁廢權入實理無種種行有淺深說理則泯彼階差談行必積功方達以理融行以行綜理諸位無濫方可免失豈可尚深偏求一句況以二十五法而為前導十乘十境以為正修故知行理相融方有所至故第五云照潤導達交絡瑩飾一體二手更互揩摩。
  【科】然義解者非消文時欲出文意必須出沒開合先令妙境周圓依境立願願行相稱正助無闕不失次位是則可以斥偏邪可以進圓行可以顯異意可以立宗徒。
  【科】若消文時先鉤鎻文勢一道豎進次洮鍊前後以顯行相以一觀境冠於下九以一弘誓通及諸行以一安心徧該始末破徧只是安心加行通塞只是上二細門以一道品調停陰入正助只是助開前四次位通為上之七門以除濫過安忍離愛上八功能入初住時轉名十大良有以也。
  【科】若不得意徒勞生起說行說理未足可師何者越次則傷文專文則損理。
  【科】十者教觀折攝教折攝者若權若實適時而用或攝權折實或歎實折權理事因果四門四悉隨教隨機約人約部若密若顯若現若當為熟為種逆化順化不出一折一攝意也。
  【科】觀折攝者觀一境歷一心或折為無常或融為理性宜治樂厭止觀智斷苦樂縱奪順逆體析如是等相皆亦不出折攝二意。
  【科】故此教觀折攝二者以理觀之使元意有在此四十條略知大槩餘不盡者準此可知。

  【科】○第四大章總別例者

  【科】十章十境十乘離合同異立意等別。
  【科】初十立大章言大章者準分別中十門不同具如大意與九而辨同異。
  【科】初釋大意既云五略對下即是廣略二門。
  【科】若爾亦可釋名已去更開十章。
  【科】如法華玄釋十妙文。
  【科】今此為對旨歸非廣非略文勢便故故以大意共為十章。
  【科】禪門亦爾。
  【科】若欲開者則開顯體出眼智教相則中間八章自離為十。
  【科】如五重玄義亦是合於中八而為五章合攝法入體相中義當顯體合方便正觀果報共為一宗起教義當於用偏圓義當判教彼為釋經此為成觀故有少別爾。
  【科】今存十數故離五為八更加初後則數整足。
  【科】十境離合者。
  【科】互發正意只有九雙亦為成十數故加三障四魔一雙故此十境若非三障即是四魔又十境者亦是為成十數故具示爾故下章安問云法若塵沙境何定十。
  【科】今於十內若更合者二乘菩薩但合為一方便境則但有九若以煩惱入於六蔽習因相中則但有八若以煩惱及業并陰入境為三道境則但有七或依前八復以慢入煩惱境中亦但成七若以見慢入世禪攝則但有六又以病患入陰入攝則但有五四三者如四魔三障若但以發不發相對則但成二若但以一所觀為言則但有一。
  【科】開合雖爾今明發相氣類不同是故為十。
  【科】以陰對九陰非發得是故別立二乘菩薩雖同方便發心異故煩惱起重習因輕微展轉互通故名為道此諸發得三皆現起慢與煩惱濫別禪中未必一向發見病雖是陰陰不必病病雖有障非業相現病雖有魔已屬魔境二及三四發相頗分況但為一最為通漫是故隨相必須開十。
  【科】次明十乘立意者下文云橫豎該羅十觀具足今探文意總為五釋一者總釋二者別釋三者橫豎四句釋四者附文來意法相釋五者與他所立永異釋。
  【科】總別二釋橫豎四句具如記中。
  【科】附文者十法生起又名為豎一一法中各含多意又名為橫生起如文各有多意具如本文隨義別釋。
  【科】今搜文意覽略知廣雖有小小多少不同今於十法各例為五故立斯十。
  【科】妙境五者一為示三千在一念故二為示極理異後乘故三為欲開顯思議境故四為利根者開悟理故五為下九法作所依故。
  【科】發心五者一為解理者仍須願故二為明發心攝法徧故三為欲辨異諸徧小故四為明中根發方悟故五為下八法作行始故。
  【科】安心五者一為明有願仍須行故二為辨中根難安故三為示法同隨人異故四為示凡夫自他安故五為示開總出別安故。
  【科】破法徧五者一為辨此門徧用慧故二隨用一門橫豎徧故三為初心者依教門故四示初心者依無生故五三諦圓融破方徧故此中五意後之三意別在今文前之二意通在初後。
  【科】通塞五者一為示檢校非一節故二為示橫豎通仍塞故三為示一心仍有塞故四為示寶渚是所通故五兼消經文過五百故。
  【科】道品五者一為示須用道品調故二為示調停異偏小故三為示念處是陰境故四為示道品攝諸行故五為示品後必有門故。
  【科】正助五者一為重蔽者必須助故二為示事度能治蔽故三為示助道攝法徧故四為示正助合行相故五為示三教俱是助故。
  【科】次位五者一為示妙位使不濫故二為示妙位德難思故三為示慕果令思齊故四為增上慢知非聖故五為逗眾生宜樂者故。
  【科】安忍五者一示內外障須安忍故二為斥鄙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