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者薩婆多云百一之物各得畜一百一之外皆是長物百一供身令受持之長物及餘令說淨畜餘者所謂一切器與非器一外皆須作淨若畜百一於百一物心中但自記憶一種謂是我物或云加法加法記憶隨人而用此亦無在若乃畜長定須說淨說淨詞云大德一心念此是某甲長衣未作淨為淨故施與大德具在律鈔然此淨施非是真實是佛方便令諸弟子得畜長物而不犯戒名為假施若讀輔行須知此意大部補注曾引文示食亦分三如前衣中引大經文即上根也。
  二常乞食且舉十二頭陀中第二常乞食即中根也。
  三檀越送及僧淨食者既不能絕穀餌果又不能頭陀乞食如來亦許外護施主送食供給復次僧中如法結淨之食亦可受之即下根也。
  【科】三閑居靜處不作眾事名閑無憒閙處名靜處有三例衣食可知。
  三閑居靜處夫欲修道當須閑居擇其靜處若紛然憒閙必隨境染著道業難成坏器易壞遺教經云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閙獨處閑居心亂曰憒不靜名閙言處有三例衣食者一者深山如前所明上根處也二者頭陀如前蘭若冢間樹下露坐四處中根處也三者蘭若伽藍下根處也問此與中根如何辨異答中根即坐蘭若空迴之地下根乃在空迴住處及閑靜伽藍良以蘭若飜為閑靜故須辨之。
  【科】四息諸緣務息生活息人事息工巧技術等。
  四息諸緣務緣謂塵緣務謂事務此有四種一者生活謂經紀生方觸途紛糾等二者人事謂一往一來附勢交結以求利等三者伎能謂醫方占相及書算等四者學問謂讀誦經論求勝負等如此四事應須止息故云息諸緣務也前三三昧及隨自意諸經行法皆息緣務若歷善惡及以無記非今所論。
  【科】五近善知識有三一外護善知識二同行善知識三教授善知識。
  五近善知識障難多途如何遠離故須知識教詔助護聞名曰知見形曰識知識有三一外護者內修玅行不能營務故須外護而給助之二同行者切磋琢磨更相策發同其行故三教授者內不通達外起諸障故須明了指示過德善知識者是大因緣。
  【科】第二訶五欲一訶色謂男女形貌端嚴脩目高眉丹脣皓齒及世間寶物玄黃朱紫種種玅色等。
  二訶五欲文分五初訶色訶責也欲樂也五欲之境令人樂欲今既修行應須訶之是故訶色如熱金丸若也執之決定燒手脩長也丹赤也皓白也玄黑也朱正色也紫間色也。
  【科】二訶聲謂絲竹環珮之聲及男女歌詠聲等。
  二訶聲者聲如毒塗鼓聞之則須死。
  絲竹等者自古之樂不出八音土曰塤皰曰笙皮曰鼓竹曰管絲曰絃石曰磐金曰鐘木曰柷在指名環在臂名釧珮者玉之帶也或從人說文云大帶佩也從人從巾佩必有巾謂之飾禮云凡帶必有佩玉也皆所以發起其聲令人生欲心也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艸木之有柯也。
  【科】三訶香謂男女身香及世間飲食香等。
  三訶香者香如龍氣嗅之必病。
  【科】四訶味謂種種飲食有饍美味等。
  四訶味者味如沸蜜湯舌必爛非穀曰肴也膳食也。
  【科】五訶觸謂男女身分柔輭細滑寒時體溫熱時體凉及諸好觸等。
  五訶觸者觸如師子近必被齧。
  【科】第三棄五蓋謂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
  三棄五蓋此五覆蓋心神昏闇定慧不發是故應須棄而捨之貪欲蓋者追念昔時所更五欲生醉惑心亡失正念瞋恚蓋者追想是人惱害於我忿怒毒火燒諸功德睡眠蓋者昏昏名睡倚放名眠猶如死人遠離精進掉悔蓋者邪心動念作無益事名之為掉忽然改變思惟自恥云何今日作斯過失名之為悔由是之故禪定不發猶豫不決名之為疑此非見諦障理之疑乃是障定之疑此疑有三一者疑自謂我本是底下之人非是法器二者疑師所謂彼人無有智慧師而事之將不誤我三者疑法謂所受法何必合理三疑在懷止觀不發。
  【科】第四調五事謂調心不沈不浮調身不緩不急調息不澀不滑調眠不節不恣調食不飢不飽。
  四調五事調謂調停眠食二事定外調之身心息三就入住出三時調之調身之法如禪門云夫欲坐者先須安處使久無妨若欲半跏以左壓右牽來近身若欲全跏[跳-兆+必]右壓左寬衣帶周正身勿令坐時更有脫落乃以左手而壓右手置右脚上挺動支節七八許度如按摩法勿曲勿聳正頭正項令鼻對臍不偏邪不低昂身如矴石無令騷動。
  次調息者即當開口吐胸中氣自恣而出使百脈處皆隨氣出次當閉口鼻中內清氣如是至三若息已調一度亦足次以脣齒相拄舌向上齶閉眼令斷外光之後次揀息風如前數息觀中已示其息若調易入定故次調心者一則調亂令不越逸二乃調心令不沈浮若心沈時繫念鼻端若心浮時安心向下此名初入調身息心若住禪中其有不調如初入法若欲出定漸漸申舒按摩其身漸漸吐納細細呼吸漸漸放心緣於外境所以三事合而調者三事相依如初受胎煗壽識三即身心息不前不後未曾相離故合調之若眠食二不同時故各為一調今文中云沈浮等者沈謂沈下浮謂浮上緩謂寬緩急謂急卒息鈍名澀息利名滑節謂苦制恣謂縱恣食少乃飢多則名飽今皆調之故云不也問棄五蓋中已捨睡眠今何調眠答前為入定是故棄之今在散心所以調之各有其致無相違也。
  【科】第五行五法一欲欲離世間一切妄想顛倒欲得一切諸禪定智慧門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