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二)
  初正解十善(解曰)  二正釋信(若別)

二本期(三)
  初正明(然圓)  二喻顯(然譬)  三合(圓教)

二永嘉(二)
  初引(永嘉)二釋(二)
  初同齊(解曰)  二伏劣(言若)
  二三信(次從)
○二聖(二)
初因位(三)
初十住(二)
初初住(三)
初正釋(二)
  初內證(次入)  二外化(現身)

二引證(二)
  初引經(華嚴)二解釋(二)
初始成(二)
初正釋(二)
  初正釋(解曰)二斥謬(三)
  初以因為果(謂成)  二引救重詰(若言)  三引文勸審(雖有)
  二引同(龍女)

  二三身(慧身)
  三結成(中觀)

  二九住(次從)

  二行向地○  三等覺○

  二果位○

○二行向地(二)
初二行(三)
  初明二行與別同(次入)  二明後位與別異(從三)三釋同所以(二)
  初以因為果(故以)二因果所以(三)
  初所以(只緣)  二喻顯(譬如)  三結同(故權)

  二三行至十地(次從)

  ○三等覺(更破)
○二果位(二)
  初位成智斷(進破)  二座身土圓(以虛)

○二六即(四)
  初略明所以(然圓)  二正判位斥(謂一)  三重釋二字(約修)  四誡勸(是故)

  ○三結(略明)
○二別約化法略明行法(二)
  初總明法被四機(然依)二從略述一種(二)
初方便(三)
  初科文(言二)二牒釋(五)
初具五緣(五)
  初持戒清淨(初明)  二衣食具足(二衣)  三閑居靜處(三閑)  四息諸緣務(四息)  五近善知識(五近)

二訶五欲(五)
  初訶色(第二)  二訶聲(二訶)  三訶香(三訶)  四訶味(四訶)  五訶觸(五訶)

  三棄五蓋(第三)  四調五事(第四)五行五法(五)
  初欲(第五)  二精進(二精)  三念(三念)  四巧慧(四巧)  五一心(五一)
  三結意○

二正修(二)
  初總標法被四機(次明)二別明圓教(十)
  初勸不思議境(一觀)  二發菩提心(二真)  三善巧安止(三善)  四破法徧(四破)  五識通塞(五識)  六調道品(六道)  七對治助開(七對)  八知位次(八知)  九能安忍(九能)  十離法愛(十離)
  ○三結意(此二)
○三結抄略指廣示異(三)
  初結抄略(謹按)  二指廣(若要)  三示諸家(自從)
  天台四教儀科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