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四教儀集註科
 元 蒙潤排定
天台四教儀集註序

  天台四教儀者。實教門之要道也。自昔至今。註釋者眾。或略而不備。或博而太繁。矧又節去正文。但標初後。苟非精誦者。莫之能閱也。今集諸部之文。註於其下。將無便於披覽者歟。其間一二。與諸家有同異者。蓋述所聞於先德。非任胸臆也。若夫文末正修。初乘觀法。文雖簡約。理亦備焉。諸新學人。究心於茲。忘言忘思。筌罤俱擲。奚以是為然能爾也。則無適而不可。亦豈離是云乎哉。
  時元統甲戌夏五。南天竺白蓮華沙門蒙潤謹序。

  

  天台四教儀科文

    南天竺沙門蒙潤排定
科天台四教儀(二)
初總題(二)
  初正立題(天台)  二抄錄人(高麗)

二別文(三)
初敘時教法義散廣(二)
初正敘(二)
  初能立教主(天台)二所用判釋(二)
  初總標(以五)二別列(二)
  初五時(言五)二八教(二)
  初正列(言八)  二喻顯(頓等)
  二廣結(如是)

二依廣本撮錄綱要(二)
  初標所依(今依)二示綱要(二)
初總約五時正釋教相(二)
  初分章(初辨)二牒釋(二)
初化儀四教(二)
初正釋(三)
初四時次第(二)
初列釋四儀(四)
初頓教(三)
  初總標(第一)二別釋(三)
初約部教(三)
  初部(所謂)二教(二)
  初機教兼權(若約)二雙示(二)
  初圓(謂初)  二別(處處)
  三雙結(故約)

  二約時(此約)  三約味(涅槃)

三引證(二)
  初引經徵起(法華)  二答釋所領(答諸)
二漸教(三)
  初總標(第二)二別釋(三)
初鹿苑(四)
初約部教(二)
初於頓開漸(二)
  初對機示處(次為)  二約喻顯身(脫舍)

二正施藏經(二)
  初埀世成道(示從)  二正明施教(初在)

  二約時(若約)  三約味(若約)四引證(二)
  初引經徵起(信解)  二答釋(答次)

二方等(四)
初約部教(二)
  初部(次明)  二教(四教)

  二約時(若約)  三約味(若約)四引證(二)
  初引經徵起(信解)  二答釋(答三)
三般若(四)
初約部教(二)
  初部(次說)  二教(此般)

  二約時(約時)  三約味(約味)四引證(二)
  初引經徵起(信解)  二答釋(答明)

  三總結(已上)

  三秘密教○  四不定教○

  二結齊四時(化儀)

  二第五開顯○  三料揀時昧○

  二結前生後(上來)

  二化法四教○
  二別約化法略明行法○
  三結抄略指廣示異○
○三秘密教(三)
  初標(第三)  二釋(如前)  三結(故言)

○四不定教(二)
初正明(三)
  一初標(第四)  二釋(亦由)  三結(如是)

  二雙結(然秘)

○二第五開顯(二)
初法華(四)
初開顯(二)
初正明(三)
初總明部教今昔權實(二)
  初開權顯實(次說)  二權實名通(言權)

二別列所開昔日權實(二)
  初總指頓漸隔異(謂法)二別列昔日麤妙(二)
初頓部(二)
  初隔異非本懷(如華)  二麤法須開顯(所以)

  二三漸(次鹿)
三別示能開今經獨妙(二)
初開昔部(二)
  初開偏麤成妙(來至)二開昔圓成妙(二)
  初本融故妙(諸味)  二隔偏故麤(但是)
二顯今部(二)
  初能開得名(獨得)  二引證純一(故文)

  二斥非(時人)

  二約時(約時)  三約味(約味)四引證(二)
  初引經徵起(信解)  二答釋(答即)
  二涅槃○

○二涅槃(四)
初示意(二)
  初雙標(次說)二雙釋(二)
  初捃拾殘機(一為)  二逗留末代(二為)
二同異(三)
  初時味論同(然若)  二部有小異(論其)  三引當經證(故文)

  三時合(前法)四料揀(二)
  初問(問此)  二答(答名)
○三料揀時味(二)
  初問(問將)二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