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感五淨居。應知此中。無漏勢力。熏修有漏。令感淨居。有言由信等五。次第增上。感五淨居。然皆竪論也。楞嚴橫論者。彼四禪天。指福生。福愛。廣果。無想也。所以獨聞而不見者。蓋下天修有漏凡定。此五修無漏聖業。凡聖業異故也。又色究竟下。別明色頂有菩薩住處。如經言。過五淨居。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大自在天王。又三乘中。立此為淨土。是報身所居。約實。但是十地菩薩攝報之果。多作彼王耳。大論言。此天有八臂三目。乘白牛。執白拂。一念之間。能知大千世界雨滴數也。
  【■補】三天是凡夫。一無想是外道。五淨居。是三果居處。此名捨念清淨地。律中喻以沐浴披新淨衣。又如密室中燈。三災不到。由其離內患也。業疏南山宣律師。釋羯磨。此言業。
  【□註】俱舍頌云。色天踰繕那。初四增半半(謂梵眾半踰繕那。梵輔一。大梵一半。少光二也)。
  【■記】頌明色界九天身壽劫量。
  【□註】此上倍倍增(無量光四。光音八。乃至徧淨六十四)。
  【■記】解釋與論同。論言。無量光天倍增二至四。乃至色究竟。增滿萬六千。是也。
  【□註】唯無雲減三(下徧淨天。既六十四。無雲。倍應百二十八。身壽但有一百二十五者。謂從變易受。入不變易受難。故各減三。變易。不變易。約三災壞不壞說)。
  【■記】無雲減三之故。本論釋不出。若華嚴鈔明無雲。欲成上都數。故減於三。唯一百二十五也。
  【■備】辨訛曰。既無雲入不變易。身壽應增。當如清涼所言。成上都數故減。又諸天身壽。皆舉大概。故不妨減。存考。
  【□註】少光上下天。大全半為劫(少光已上。大全為劫。謂少光二大劫。乃至色究竟。萬六千大劫。少光已下。大半為劫。以由身量與壽量等。大梵身既一由旬半。故壽當一劫半。故以四十小劫為一大劫。則六十小劫。成劫半也。梵輔。壽一劫。身一由旬。四十小劫也。梵眾身半由旬。故壽半劫。二十小劫也)。
  【■記】註釋。較論為詳。論言。少光已上。大全為劫。自下諸天。大半為劫。由此說大梵。過梵輔天壽一劫半。謂成住壞。各二十中劫。六十中劫為一劫半。故以大半。四十中劫。為下三天身壽劫量也。
  【■補】壽之劫數既爾。身之由旬亦然。應少光已上身量。以八十里為一由旬。少光已下身量。以四十里為一由旬。此約身壽對論如此。若約三災對論。大全半為劫。亦允合。蓋世界成。自上而下。壞。自下而上。故成住壞空。各二十小劫。除却空劫。梵王生成劫初。滅壞劫後。正當六十小劫壽也。自少光二大劫。至光音八大劫。却值七番火災。又一番水灾。方壞二禪。正當八大劫壽也。如此對來。全半之義。毫無乖失。此以八十小劫。為大全劫。四十小劫。為大半劫。
  △三無色界。
  三無色界四天(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非想。已上四天。只有四陰。而無色蘊。故得名也)。
  【□註】若厭色籠。修四空定。生四空天。名無色界。
  【■備】有師標曰。此無色。非畢竟無色。婆娑謂或經二萬劫色斷。乃至八萬劫色斷。命終還與色相續故。斷有二種。有須臾。畢竟。須臾斷相續。畢竟斷不相續。
  【□註】輔行六上四云。從第四禪欲入空處。必作方便。滅三種色。一可見可對色。(色塵)二不可見可對色。(五根四塵)三不可見無對色。(法入少分無表色也)此之三色。並在色界。欲入無色。故滅此三(文)。
  【■記】滅色入空方便者。先想此身。如甑。如籠。如網。乃至漸空。大論言。如鳥在缾。缾破得出。婆娑曰。先應思惟坼上。墻上。舍上。諸空之相。取此相已。假想勝解。觀察照了無邊空相。以先思惟無邊空相。而修加行。展轉引起初無色生。又順正理曰。空法雖與色俱。而其自體不依屬色。諸有於色求離者。必應最初思惟彼法。謂虗空體雖與色俱。而待色無。方得顯了。外法所攝。其相無邊。思惟彼時。而能離也。此明入空方便。滅三種色者。阿毗曇言。一可見。謂色是。二有對。有十。謂五根五塵。若不可見有對。但五根四塵。三不可見無對。謂法處少分。問。香味二想。初禪已離。色聲觸想。二禪已除。云何言空定滅耶。答。達法師言。香味雖盡初禪。今言滅者。治有四種。一壞對治。謂方便道觀下。有漏無常等故。二斷對治。謂無礙道。正斷下過。三持對治。謂解脫道為首。及後一切無間解脫。持彼無為。不令散失。四遠分對治。謂解脫為首。及後一切無礙解脫。遠令前障。畢竟不退。今此空定。據第四治也。色聲觸三。言二禪滅者。二禪已上。乃至四禪當地雖無。得借故也。
  【■補】方便滅色者。禪波羅密言。應深思色法過罪。以有身色。則內有飢渴。外受寒暑等苦。復次一切色法。繫縛於心。不得自在。讚嘆虗空無色。則無此過。一心緣空。念空不捨。當度於色難也。五根四塵。根。指五勝義根。唯天眼能見。凡夫不能見。落在浮塵根。如蒲桃朵等。故言不可見。然猶有對。眼根可對色等。四塵。指聲香味觸。若法入少分者。以四分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