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註】三轉法輪者。淨名經云。三轉法輪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文)輪者。佛證四諦法。有可轉之義。故名為輪。又能壞煩惱。名之為輪。三轉者。一。示轉。謂此是苦等。二。勸轉。謂此是苦。汝應知等。三。證轉。謂此是苦。我已知。不復更知等。乃至此是道。我已修。不復更修。一一更生眼智明覺。三轉則成十二行法輪。如文句及記。釋化城喻品(云云)。
  【■記】此釋三轉法輪。初一行示。即長者子寶積說偈。以歡如來清淨法施。謂三轉法輪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天人得道此為證。三寶於是現世間。次一行半。釋輪義有二。初運轉義。如文句云。以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轉法輪。次摧碾義。如輔行云。以四諦法輪。度與他心。摧碾結惑也。三轉下。正明三轉法輪。一一下。結益成輪。如文句下。指文正明。今具記之。文句云。轉此法度入他心。令彼得悟。破六十二見。乃名轉法輪也。世間諸法。不離愛見。今此法輪。超愛見故。名為清淨。輔行云。輪具二義。一運轉義。二摧碾義。以四諦輪。轉度於他。摧彼結惑。如王輪寶。能壞能安。法輪亦爾。壞煩惱怨。安住諦理。故于大千轉此法輪。此四諦理。體無結惑。名四本淨。又本不可說。名為本淨。為破他惑。不得已而轉也。言示者。示其相狀。勸者。勸令修習。證者。引己證彼。十二行者。一約教。二約行。教十二者。即示勸證是也。行十二者。三轉皆生眼智明覺。教十二為能轉。行十二為所轉。十二行是輪。十二教非輪。若作二輪義。眼智明覺者。約四十八法。開此四心成十六心。為苦法忍為眼。苦法智為智。比忍為明。比智為覺。餘三諦亦爾。成十六心。三根人各得十六心。成四十八行也。十二諦是教法輪。十二行是行輪。教輪。能轉唯一權智。所轉則有十二教也。行輪。能轉之教十二。所轉之行亦十二。或通三人。或約一人。今三道中。單就見諦道中三人。利根聞示轉即生眼智明覺。三人合舉。故言十二行也。記釋云。初文中云十二行者。四諦各用示等為教。一轉各生眼等為行。言能所者。四皆佛說曰能。度入彼心曰所。言是輪非輪者。輪以摧碾為義。唯教無行。豈能摧惑。若不摧惑。亦無輪名。佛知機知時。亦不無行而徒轉也。今言非者。教從化主。行從受者。是故行輪。從受者得。功歸化主。故從佛得。以未盡理。故重釋之。若作二輪教行相循。共能摧惑。況復教行俱從佛轉。是故教行俱得名輪。但眼智等無別體故。還指忍等。故眼等行。約於諦教而成十六。故三根人。聞三轉教。各生眼等成四十八。寬狹中。云教輪等者。是化他智。但屬一權。則能轉惟一。所轉十二。則能轉名狹體寬。所轉名寬體狹。行法輪者。教是能詮。行是所詮故行隨教益有十二。雖俱十二。寬狹則異。教定十二。行生眼等。若以示等。生於眼等。數同名異。次辨通別中。所言或者。不定辭也。或三人各聞三轉。或一人前後聞三。初雖別簡。今就下。正釋。初轉法輪得見諦解。三乘之人方有十二也。
  【■補】欲界親緣。曰眼曰智。上界比知。曰明曰覺。如因眼有明。因智有覺。
  【□註】度三根性。文句七(十七)云。為聲聞三轉。為緣覺再轉。為菩薩一轉。何故爾。由根利鈍。此一往說耳。通云例皆三轉。諸佛語法。法至於三。為眾生有三根故(文)。
  【■記】記云。為眾生有三根者。聲聞乘中自有此三。故於鹿苑取悟不同。大論婆沙亦云三根。上根聞初轉。中下例知。文句問。初為五人。云何作三根耶。復有八萬諸天。何故無三根。為生三慧。三根。三道故。記釋云。問初為等者。既曰聲聞自有三根。五人並是聲聞根性。既具三根。復有諸天何意無三。為生下。答。人天通有三義。謂慧。根。道。聞思修不同。是三慧。悟有前後。即三根。見修無學。即三道。色無色般。義準亦有。但非因法輪得耳。
  △四緣盡入滅。
  住世八十年。現老比丘相。薪盡火滅。入無餘涅槃者。即三藏佛果也。
  【□註】住世八十年。光句上(二十一)云。世壽有三品。下方四十。中方八十。上方百二十。下方少夭。上方太老。中方不老不少。表常。又中方。表中道。佛樂中道。為此義故。方八十年也(文)。
  【■記】下方。猶云下品。此釋住世八十年。初一行。明壽有三品。次二行。明佛取中品壽。統論諸佛示現壽量。修短不定。如佛名七云。梵聲佛壽十億歲。月面修壽一日一夜。大論明須扇多佛朝現暮寂。阿彌陀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而我釋迦如來壽命不滿百年。然世尊同人中壽。應滿百年。而今所以不滿者。為留二十年福以庇末法弟子。如大集月藏分十云。悲愍眾生故捨壽。華嚴疏云。見其憍恣。示迹涅槃。留餘福教。以濟危苦。是則世尊示現八十年。非惟表居中道第一義天。抑且留福以庇末法弟子也。
  【□註】老比丘。妙樂一(二十四)云。老比丘者。從後異故(文)。
  【■記】四教各有身像。三藏丈六之身。不同後三。故言老以別之也。阿含云。佛臨涅槃。如老比丘。詣純陀舍。
  【■補】從後異者。以通教帶比丘像。別教現尊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