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非礙  肉眼礙非通  法眼唯觀俗  慧眼了知空  佛眼如千日  照異體還同
  玅玄三(十一)云十住正修空傍修假中十行正修假傍修中(文)謂期心為傍也初住斷見即離四趣身子昔生至六住有退者此見思俱斷思既未盡見亦餘殘故有退墮如四明答日本難(云云)。
  次明十行者(止)成道種智。
  諸文云十住修空斷見思十行修假破塵沙十向修中伏無明此以觀對位也若云初住斷見二住至七住斷思八九十住斷界內塵沙十行斷界外塵沙此約惑分齊也四念處四云十住斷界外上品塵沙十行斷中品塵沙十回向斷下品塵沙(文言三品者生無生八門為上品無量四門為中品無作四門為下品)此以惑從教也以別是界外教或純用假觀攝故然塵沙惑體只是見思無明就菩薩化他分別藥病得名塵沙就眾生論通別見思耳妙宗云見思重數如塵若沙(文)又復斷塵沙之相以修假觀名伏觀成俗顯為斷也若塵沙習懶於化導且三品塵沙與三根出假何異蓋三品塵沙約一人竪論三根出假約三人橫辨又三根出假通乎四教三品塵沙局在別論又此十行明橫學四且無作四門為圓為但若圓無作十行位淺尚未修中如何能說以此化他耶若謂但中釋籤五(初)云若附彼教而為相狀(文)既附彼圓豈應是但雜編五(十四)云十向圓修可由實道(智轉行融乃修圓中)十行無作且順權方(只是但中無作)良以修中之位已深出假之位尚淺位深故知昔日化他無非妙行位淺故知將來自行亦是但中不可以實難權以他妨自(文)其說切當學者知之附彼圓教者但為明於無作相狀能附豈可全同深位然此出假若果但中圓機起時將如何赴之當知圓機自感圓應十行出假乃教道說無稽之問不足評矣。
  次明十回向者(止)居方便有餘土。
  回事向理回別向圓行者至此空假心滿智轉行融但無中體乃修圓中四念處云別向圓修霅川云可由實道(雜編但不合云只緣被接方曰圓修)若玅玄云十回向始正修中此中但理不具諸法者教道所說三觀次第是故云爾今約圓修乃是約行註云行不退者化他行滿無退轉也前七住還斷惑證空名位不退後初地去名念不退中道正念二邊莫動。
  次明十地者(止)十法雲地。
  註云乃至等覺俱名聖種性者據同證論準經必須開等覺性無功用者不加功力任運流入初地即同初住分身百界二地去十倍增之又二地去各斷一品無明乃教道說八相者一生兜率二託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轉法輪八入涅槃(華嚴亦列降魔如前示)五百由旬者三界加方便實報五百約惑加塵沙無明約觀加假中也寶所者喻分證寂光。
  更斷一品無明(止)即此佛也。
  破十二品稱為妙覺皆教道說蓮華藏世界如華嚴經華藏世界品說鈍根者迷中重故。
  有經論說(止)略明別教竟。
  八地入無功用如華嚴妙覺位但破一品無明未見所出至六地斷思與羅漢齊者取十度義以第六般若空慧斷惑故也如止觀第六借位中(云云)十度者六外加願智力方便三賢者別住行向住果報土義則屬圓此仁王經偈文別教更有縱橫之義非此可盡。
  次明圓教者(止)圓建立眾生。
  圓者法界無外佛魔同途理事雙融唯心唯色三千三諦妙不思議也稟斯教者圓觀三諦圓伏五住圓斷三惑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圓位例然妙用莊嚴故云自在四悉普益故曰建立具如止觀第一引華嚴(云云)。
  諸大乘經論說佛境界(止)並屬圓教。
  初發心者三因開發即初住位二住已去莫不皆然故結云四十二位薝方等者觀眾生品天女彈斥身子之文一心五行者經云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所謂大乘大般涅槃佛性之理有人入大海浴亦涅槃文娑伽羅此云鹹海隨處受名如華嚴也檮香為丸出楞嚴三昧經清涼有解如義例第七喻疑顯正(云云)。
  今且依法華瓔珞(止)八妙覺。
  法華但有五品六根瓔珞具明五十二位妙樂(三四)云若云圓位六即亦足何須更列四十二耶以分真位長故借別位分其品秩(文)昔賢據此謂圓教本無位次但借別顯圓今謂妙樂意以五十二位在經論中多被別人祖師用釋圓位故云借耳又有云五十二位名雖在別圓亦同用以分深淺豈可圓教全無位次大品四十二字華嚴初住八相法華五品六根等皆圓位義也故曰顯一理則始終無二存諸教則因果歷然既稟教修行安得無位耶妙玄(五)又揀諸文開合有四一開前合後如大經三十三天(住行向為三十地等妙為三)二合前開後如仁王十四般若(合三十心為三十地為十等覺為一總十四忍轉入佛心名之為智)三前後俱開如大品四十二字(對四十二位)四前後俱合如法華開示悟入及遊四方(對四十位)又楞嚴明位有六十前加三漸次(名字即)及立乾慧地(觀行即)向後地前立四加行并常五十二共成六十。
  初五品者(止)故名隨喜。
  
  對三慧如文句又妙樂十(十二)云何故現在唯四信滅後立五品答其義既齊四五無別但是滅後加讀誦位為第二品耳(文)妙心體具者介爾有心三千具足此具妙故即空假中一念既爾一塵不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解行之要學者當知。
  內以三觀(止)妙覺彼岸。
  五悔者初可名悔餘四云何勸請則悔請佛入滅隨喜則悔嫉他修善回向悔於慳吝發願悔於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