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羅萬象。了無一物可指擬。分別蕩然。身心如雲去來。此個光境。名為一心不亂。到此便無心可亂故也。見得此境之後。縱使五蘊三毒。時中出現。亦是浮雲水泡。故云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虗出沒。便是六度萬行體中圓境界。若不得到此境界。雖有暫時清淨。亦是小歇場。清淨時便有。動亂時便失。動亂時且失。何況臨終極痛極苦時哉。痛苦尚當不得。何況悶絕時耶。所以平生小小靜境。是心意識邊事。至悶絕時。則意識聰明主宰。都用不著耳。近來一輩。善講西方。善勤功課者。皆不曾做到悶絕工夫。到乎死來。便自失守。致手忙脚亂者多矣。吾人不可不知此弊也。若要脫得此弊。除是大勇猛人。照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可見。佛所親指極則功夫。不過執持四字佛名。一句頂一句。一聲追一聲。如猛將提刀追賊相似。努力直前。無少憩息。如此工夫。不是窮年累月寬做得來的。亦不是做到老死方纔著緊成的。只在徤時。一日間一做。做斷心識。得前光境。便可放下休歇。或隨俗庸庸滾過日子。此點消息。自然打不開觸不散。每遇境緣逆順奇特處。自然參前倚衡。不勞用工。念佛抵敵。便是極快活人。現今目前。便是極樂世界。山光水聲無非佛法。所以臨命終時。便無痛苦。設有痛苦亦不礙心。到悶絕時。正與當初前後際斷時一樣。歸根貼體。如水歸水。似空合空。豈不自在。是知功夫。不在佛名功德上著脚。只在追頂極力四字上。成功耳。吾勸同門善友。依法念一日看。若一日不成。將養一日。再念或連念。二日消停。再念或連念。三日四日。以至七日。或一月中猛念。一日七日者。我佛寬約程期也。若念處不緊。以致一七不成。調養精神。七之再七。以必得一心不亂為則。若不得此決。不能一生便到淨土。只好種因。以待他世成功矣。一心不亂。正是己躬徵驗工夫。徹頭軌則也。此因淨土文多。無非接引之法。不爬著痒處。故忍俊不禁。不顧人微言輕。一為唱出經中的要。惟真修淨土者。幸勿以好名相誚。試念到一心不亂處。點頭自肯。方是蓮華骨肉也。

  調將法

  凡做追頂念佛工夫。不論僧尼道俗。皆可勇為。但須男女分壇。不得溷濫。入期之先。隔宿夫婦分單。小牀清臥。五更沐洗入壇。放空心識。關閉外緣。杜門絕事。作禮三拜之後。一總不須多禮。就於佛前。先受戒圖。或已受者。即羯磨清淨。眾中推一有智者為首領。調理大眾。提起阿彌陀佛四字。一追一頂。緊緊念去。不可高聲傷氣。不可逼氣動火。不可嘿努傷血。不可輕鬆養識。不可沉靜墮昏。坐半枝小香。立半枝小香。行半枝小香。復坐半枝小香。週而復始。均勻不斷。飲食入廁更衣等事。一例是佛。不得說話。早粥小食中齋夜粥。隨時腐菜小菜。勿得繁費生心。但只四字佛。如高山放水。[漓-禸]湧有力。遮攔不住。放捨不得。自然意地流注心識。無從棲泊。念至二更時分。若倦極。不妨各各就單睡。一覺起來。依舊從前再念。一日或兩日。若念急。身心俱倦。不妨大放一日一夜。沉睡到醒。醒來。酸湯白飯。稀粥精蔬。但不可生心緣念。遽起塵勞。如覺精神抖擻重新念起。再一日二日消息行之。念念相應。心心不換。如直念到七日。或覺厭倦。不妨出期俟徤再起。蓋以做工夫法。不可受昏沉散亂打攪。若為怕昏。只管排遣。正與昏沉作對轉闘。轉多不如放身一睡。昏沉自滅。若怕掉舉打攪。只管排遣。正與掉舉作對。轉闘轉多。不如亦放身一睡。身心既安。掉舉便滅。極時一放。正是心境歇處。纔醒轉來。精神自旺。拈起話頭。十分精彩。目前雪淨。一聲一色。正是打斷心識處。妙不可言。此是山僧親證其益者。願生西方之士。不可不信。但不可藉此貪睡耳。須知做工夫到極處。若不放歇。生起陰魔。或生病苦。皆為太執。不會調將之過。主其事者。須細思之。

  雲頂氷懷濟能禪師(嗣三峰梵伊致禪師)

  師。山陰朱氏子。自幼知念佛。了生死為事。年十九出家。遂參湛然和尚于顯聖。稟金粟密和尚戒。領看乾矢橛話。後抵姑蘇北禪。參漢月老和尚。見堂中省發者。惕然生愧。即勇猛用功。一日方飯食。舉頭見窗扇。忽有省。漢下堂問曰。聞汝有個入處。儞作麼生入。師以足頓地。漢云。儞這一脚。與馬祖踏倒水潦和尚。是同是別。師曰。同與別。總沒交涉。漢竪竹篦云。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又作麼生。師曰。蒲團流入長江水。漢云。儞如今方可做工夫也。時三峰梵伊和尚。瑞光頂目和尚。為兩堂首座。師親遭煆煉。偶天氣晴和。師步溪濱。見桃花盛開。頓釋前疑。得入濟宗堂奧。即拈偈云。昔年落在葛藤裏。今日方纔出得伊。從茲坐破千峰月。換却時人眼與眉。遂遁跡廬山數載。復游歷諸方。歸隱姚江雲頂山。自號一壑子。
  師。晚年。以淨土一門深入。有示修淨業法語云。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