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眾善相資

  供佛齋僧。造塔建寺。念誦禮懺。孝養父母。兄友弟恭。宗族之間。無不和睦。鄉黨隣里。恩禮相與。事君則赤心為國。為官則仁慈利民。為長則善以安眾。為下則勤以事上。或指教愚迷。或扶助孤弱。或救人急難。或惠施貧窮。或造橋砌井。或施食散藥。或減己奉養以利人。或臨財饒人以自省。或教人為善。或護善止惡。但隨所作世出世間一切善事。不拘大小。或止以一錢與人。或以一飲止渴。至於毫芒之善。並須起念云。願此善緣。回向西方。眾善相資。必得往生。

  行無瘡疣

  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淨土。何等為八。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閡。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

  十心

  若有眾生。發十種心。專向於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若於此十心。隨成一心。必得往生。

  四料簡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當來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鐵牀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箇人依怙。

  去備

  晝必有夜。必為夜備。暑必有寒。必為寒備。存必有去。必為去備。何為夜備。燈燭牀褥。何為寒備。衾裘炭薪。何為去備。福慧淨土。

  當學此法

  安養淨業捷徑易修。諸大乘經皆啟斯要。十方諸佛無不稱美。若比丘四眾。善男信女。欲得速破無明。永滅五逆十惡重罪。及餘輕過。當修此法。欲得清淨。大小戒律。具足一切諸波羅蜜門者。當學此法。欲得臨終離諸怖畏。身心安樂。喜悅如歸。光照室宅。異香音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送紫金臺。授手迎接。五道橫截。九品長騖。謝去熱惱。安息清凉。初離塵勞。便登不退。不歷長劫。即證無生者。當學此法。欲修少法。而感妙報。十方諸佛俱時稱讚。現前授記。一念供養無央數佛。還至本國。與彌陀坐食。觀音議論。勢至行步。洞視徹聞。身量無際。飛空自在。宿命了了。徧觀五道。如鏡中像。念念證入無盡三昧。應當修習此之勝法。

  三股繩

  念佛往生。有三種力。一者本有佛性力。言煩惱心中。有如來藏也。二者慈光攝取力。言彌陀光明無量。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也。三者念佛三昧力。言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也。此三種力。如三股繩合為大索。能牽重物。又如水火鏡子。若將對日。以艾取之。即可得火。若將對月。以珠取之。即可得水。今以鏡具水火之性。喻眾生本。具佛性之力。須假日月之光來照者。彌陀慈光攝取之力。以珠艾能引水火者。信心念佛之力。三事和合。水火方生。三力相資。必生淨土。

  較量

  無始惡業雖重。臨終十念能敵。今以三種較量。一者在心造惡之時。從虗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虗一實。豈得相比。譬如萬年暗室。日光暫至。豈以久來積暗而不滅也。二者在緣造罪之時。從癡暗心。緣虗妄境界。生念佛之心。從聞佛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偽。豈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慘。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皷。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慘。而不出耶。三者在決定造罪之時。以有間有後心。念佛之時。以無間無後心。遂即捨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圍大索。千夫不制。童子揮劒。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以一豆火。少時焚盡。

  出家

  今剃髮染衣。便謂出家。噫是不過出兩片大門之家。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每見人初出家。莫不具一段好心。久之又為因緣。名利所染。遂復飾衣服。置田產。畜徒眾。多積金帛。勤作家緣。與俗無異。經稱一人出家。波旬怖懼。今若此波旬。可以酌酒相慶矣。

  摩頭

  人生寒思衣。饑思食。居處思安。器用思足。有男思婚。有女思嫁。讀書思取爵祿。營家思致富饒。時時不得放下。其奮然出家。為無此等累也。而依然種種不忘念。則何貴於出家。佛言。常自摩頭。以捨飾好。然豈惟飾好。常自摩頭。曰吾僧也。頓捨萬緣。一心念佛。

  醫王

  凡於諸導師。生世尊想。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於我有益。則盡心恭敬。不念餘惡。如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