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期。亦得生彼。何待色身報滿。然後得生。當知阿彌陀佛接引眾生。令離苦海。過彼慈親。於先劫中。已立大誓。無苦不忍。無行不臻。無願不立。無法不說。為度我故。方便百千。今正是時。目睛不瞬。垂臂待我。已歷十劫。念念不捨。甚於剖心。乃至其心激切。入生死中。遍歷三途。地獄猛火。不辭勞倦。我若迴心向佛。如子戀母。正慰所懷。則不逾當念。便得往生。何必更經十念之頃。然後得生。

  參念

  靜室端坐。掃除緣累。截斷情塵。瞠開兩睛。外不著境。內不住定。回光一照。內外俱寂。然後密密舉念。南無阿彌陀佛三五聲。回光自看云。見性則成佛。畢竟那箇是我本性阿彌陀。却又照覷看。只今舉底這一念。從何處起。覷破這一念。復又覷破。這覷底是誰參。良久又舉念佛。又如是覷。如是參。急切做工夫。勿令間斷。惺惺不昧。如鷄抱卵。不拘四威儀。亦如是舉。如是參。忽於行住坐臥處。聞聲見色時。豁然明悟。親見本性彌陀。內外身心一時透脫。盡大地是箇西方。萬象森羅。無非自己。靜無遺照。動不離寂。

  研究

  輪迴以愛欲為根本。而此愛欲百計制之。莫可除滅。雖不淨觀。正彼對治。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祇見其淨。不見其不淨。觀法精微。鮮克成就。然則如之何。經云。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今觀此想。復從何生。研之究之。又研究之不已。老鼠入牛角。當必有倒斷處。

  直捷

  十二時中。持一句佛。思專想寂。更能回光自看。如何是我本性。四大分離。向甚處去。常有此疑。驀然識得。便知安身立命處。即此是直捷底修行正道。

  心花燦發

  如剝芭蕉相似。剝一層又一層。直要剝到。無下手處。纔得打成一片。然後著衣吃飯。屙屎放尿。一動一靜。一語一默。無不是一箇阿彌陀佛。自此心花燦發。洞照十方。如杲日麗天。明鏡當臺。不越一念。頓成正覺。

  一相三昧

  當一心專念。夢覺不忘。不以餘業間斷。不以貪嗔等間隔。隨犯隨懺。不隔念不離念。不隔日不隔時。念念常不離佛。念念清淨圓明。即得一相三昧。

  精明

  寂寂治散亂。散去則生昏沉。惺惺治昏沉。昏去則生散亂。止觀雙持。昏散皆退。今只須精明念佛。念無二念曰精。念而返照曰明。精即止。明即觀。一念佛。止觀備矣。

  日觀

  須於靜處。屏絕外緣。正坐西向。諦觀於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日欲沒時。狀如懸皷。既見日已。開目閉目。皆令明了。現在目前。注心一境。凝然寂靜。如對明鏡。自覩面像。心若馳散。制之令還。心息住定。即得三昧。

  白毫

  齋戒潔己。清心靜慮。面西默坐。閉目觀想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在西方七寶池中。大蓮華上坐。其身長丈六。兩眉中間。向上有白毫一條。八稜中空右旋轉。五遭光明瑩澈。照暎金顏。次停心。注想白毫。不得妄有分毫他念。令閉眼開眼。悉皆見之。如此久久念心成熟。自然感應。見佛全身。此法為最上。

  觀想

  當禮佛時。觀想己身在蓮華中。恭虔作禮。佛在蓮華中。受我禮敬。當念佛時。觀想己身。在蓮華中。結跏趺坐。佛坐蓮華中。接引於我。然後一心持名專志。如是往生。品第必高。

  見諸瑞相

  修淨土者。凡入觀與睡時。應先起立。合掌一心。向西十稱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畢。即發願言。弟子現是凡夫。罪業深重。輪迴六道。不能出離。今遇善知識。得聞彌陀功德名號。一心稱念。願生淨土。願佛哀憫垂手接引。弟子不識彌陀世尊身相光明。願佛菩薩示現身相。及國土莊嚴。說是語已。一心正念。即便入觀及睡。或於正發願時。見諸瑞相。或於觀中得見。或於睡夢得見。此法大有靈驗。

  愚不可能

  世人稍利根。便輕視念佛。謂是愚夫愚婦句。當彼徒見愚夫愚婦。口誦佛名。心遊千里。而不知此等是名讀佛。非念佛也。念從心心思憶而不忘。故名曰念。試以儒喻儒者。念念思憶孔子。其去孔子不亦庶幾乎。今念念思憶五欲。不以為非。而反以念佛為非。噫似此一生空過。何如作愚夫愚婦耶。而惜乎。智可能也愚不可能也。

  著力

  功不盡則事不臻。誠不極則物不感。況無上大菩提道。或不忘形。畢命與寢食。寒暑俱廢。豈口出耳入之學。而能脫略生死情妄於大休歇田地哉。但只行也念。坐也念。今日也念。明日也念。念到無可念處。正是著力加鞭之時。誠能如此念。不患生死情妄之不消。殞。自性彌陀之不現前。

  最初一步

  須於此土聲色諸境。作地獄想。作苦海想。作火宅想。於諸寶物。作苦具想。飲食衣服如膿血鐵皮想。於諸眷屬。作夜叉羅剎噉人鬼想。況復生死不住。長劫奔波。實可厭離於知識。若經卷中。聞彼佛願力。國土莊嚴。於念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