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修治清淨。心廣無量。具足悲憫。發生大願。不捨眾生。希求諸佛大智。故成菩薩廣大行。又此上上十善業道。一切種智清淨故。乃至證十力四無所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十善是一。發心智解有異。故不同耳。觀經修十善業。是圓頓行。乃出世間上上十善。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成佛之因也。

  具足眾戒

  欲修淨業。必先持戒。尸羅清淨。三昧現前。觀經三種淨業。及上品上生。具諸戒行。謂在家之人。受持三皈五戒八關齋戒。出家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大乘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依師稟受。精進奉持。止惡防非。助成淨業。佛為法王。戒是佛勑。三藏聖教。經通餘人共說。律唯金口親宣。等覺已下但可祇承。如國家賞罰號令。必從王出。臣下僭越。庶人失信。亡敗無日。佛法亦爾。若容他說。羣生不奉。法不久住。末俗無知。輒於佛戒。妄行增損。雖入佛門。濫同魔外。甚為可憫。

  發菩提心

  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云無上正等正覺。是諸佛所證。究竟果德。是眾生所迷。本源佛性。學大乘者。依圓頓無作四諦。發四弘誓。初依苦諦境。發一願云。未度者令度。即眾生無邊誓願度。次依集諦境。發一願云。未解者令解。即煩惱無數誓願斷。三依道諦境。發一願云。未安者令安。即法門無量誓願學。四依滅諦境。發一願云。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即佛道無上誓願成。願不依諦。悉名狂願。了知陰入皆如。無苦可捨。塵勞本淨。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如是了達。發心立行。所有功德。唯佛能知。若不然者。雖能發心。滯於偏小。不與菩提心相應。雖勤行精進。如蒸砂作飯。譬如畊田。不下種子。既無其芽。何處求實。可不審哉。

  讀誦大乘

  大乘經典。諸佛所師。佛果菩提皆從中出。觀經三種淨業。并上品上生。皆言讀誦大乘。為往生之行。即法華華嚴般若涅槃等諸大乘經。并觀無量壽佛經等。專談淨土諸大乘經。修淨業人當受持讀誦。仗大乘法力。決取往生。昔鐂鐂遺民因誦法華經。得生淨土。臨終然香供養妙法華經。面西端坐而化。修淨業人。當以此為軌。則天台智者大師云。誦經之法。當使文句分明。音聲辨了。不緩不急。繫緣經中文句。如對文不異。不得謬悞。了音聲性如空谷響。而心歷歷。照諸句義。運此法音。充滿法界。供養三寶。普熏眾生。令入大乘一實境界。

  親近善友

  圓覺經云。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常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無上菩提。又智度論云。於諸導師。生世尊想。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於我有益。則盡心恭敬。不念餘惡。如敝囊盛寶。不以囊惡故。不取其寶。又如夜行險道。敝人執炬。不以人惡故。不取其照。華嚴經云。應於自身生病苦想。於善知識生醫王想。於所說法生良藥想。於所修行生除病想。若聞一句未曾有法。勝得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及釋梵轉輪王位。起信論云。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無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燒木者。無有是處。眾生亦爾。雖有正因熏習之力。若不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以之為緣。能自斷煩惱。入涅槃者。無有是處。

  聽聞正法

  修淨業人。期生淨土。雖由煉行而得。若不遇正知見人說法開導。則不得其要旨。而或墮於邪倒。錯路修行。不可不謹。譬如畊稼。農夫加功。扶疎益寡。時澤一降。華果敷榮。輪翼雙運。目足更資。則無盲跛之失。而凉池可到。故十六觀經。九品生因。皆須善友說法開示。中品下生。遇善知識。為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乃至下品下生。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既獲往生。遇二大士。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發菩提心。聖教明文。豈可不信。道俗念佛多不明理。或被執空之人。橫生譏謗。則心生疑惑。遂致退失。由不聞法故也。學道之人。可不以此為急務者哉。

  十種信心

  欲了生死。修行淨業。當發十種信心。念念不忘。決生淨土。得不退轉。一信佛所說法金口誠言真實不虗。二信凡夫在迷識神不滅六趣循環不息。三信此土修行未得道果不免輪迴。四信未出輪迴雖生天上不免墮落。五信極樂世界眾生生者永無退轉。六信眾生發願願生淨土決定往生。七信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八信念佛之人阿彌陀佛神通光明攝取不捨。九信念佛之人十方世界恒沙諸佛同以神力時常護念。十信既生淨土壽命無量一生當得無上菩提。於此十種。不能深信。生疑惑者。雖念佛而不得往生矣。

  一心不亂

  真歇云。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接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機。故一心不亂之說。兼含二意。曰理一心。曰事一心。若事一心人。皆可以行之。只一憶念。如龍得水。似虎靠山。即楞嚴經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