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號省齋。為州學諭。常念佛。讀淨土諸經。每月三八。集僧俗。諷經念佛。嘉定四年。夢青衣童告曰。佛令召君。三日當生彼國。至日沐浴更衣。念佛坐化。

  馮濟川諫議

  宋馮檝。號濟川。遂寧人。由太學登第。初訪道禪林。晚年專崇淨業。作西方文彌陀懺儀。後以給事中。出帥瀘南。率道俗作繫念會。及知邛州。于後廳設高座。望闕肅拜。著僧衣登座。謝官吏。橫拄杖。按膝而化。

  王敏仲侍郎

  宋王古。字敏仲。東都人。官禮部侍郎。慈仁愛物。深契禪宗。又悟淨土法門之勝。著直指淨土決疑集三卷。平生精勤念佛。數珠未甞去手。行住坐臥。悉以西方淨觀。為佛事。有僧神遊淨土。見古與葛繁同在焉。往生有明騐矣。

  蘇軾學士

  宋蘇軾。號東坡。官翰林學士。南遷日。畫彌陀像一軸。行且佩帶。人問之。答曰。此軾生西方公據也。母夫人程氏歿。以簪珥遺貲。命工胡錫。繪彌陀像。以薦往生。因獻頌曰。佛以大圓覺。充滿河沙界。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淨土。我造無始業。本從一念生。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風中鼓橐。雖有大聖智。亦不能分別。願我先父母。在處為西方。所遇皆極樂。人人無量壽。無性亦無來。

  張無盡丞相

  宋張商英。初以夫人向氏激發。留神內典。號無盡居士。甞著發願文云。思此世界。五濁亂心。無正觀力。無了因力。自性惟心。不能悟達。謹遵釋迦世尊金口之教。專念阿彌陀佛。求彼世尊願力攝受。待報滿時。往生極樂。如順水乘舟。不勞自力而至矣。

  韋文晉觀察

  宋韋文晉。立行孤潔。建淨業道場。普度含識。六月某日。忽面西跏趺合掌。念佛而化。異香內外皆聞。

  賈純仁郡倅

  宋賈純仁。霅川人。官郢州倅。潛心淨業。長齋念佛。因微疾。西向宴坐而逝。頂上白光圓相。異香滿室。經宿不散。

  吳信叟進士

  宋吳子才。字信叟。致仕之後。預作一棺。夜臥其中。令童子擊棺而歌曰。吳信叟歸去來。三界無安不可住。西方淨土有蓮胎。及早回頭歸去來。自亦從而和之。緣熟時無疾而化。

  張掄都憲

  宋張掄。官兩浙都總官。期生淨土。刻勵念佛。闔門長幻。靡不從化。鑿池栽蓮。日率妻子。課佛萬徧。孝宗皇帝親書蓮社二字賜焉。

  朱綱少府

  明朱綱。京都人。業儒。中鄉舉。三上春官不第。乃就職官二府。致任。專修淨土。日課佛三萬。十五年無少怠倦。臨終坐榻上。兩手擎珠。念佛不輟。異香滿室。乃云佛來也。連聲稱念而逝。

  戴百戶

  明戴百戶。前衛世襲也。與陶百戶。共辦事。巡撫標下。時錢塘江有殺人巨盜。號滿江紅者。黨勢熾盛。官吏不敢捕。巡撫潛召二人。手給一牌。諭曰。我有機密事。著汝二人去幹。如不能辦。當携棺來見。語畢即退。入內衙。二人展牌視之。乃捕滿江紅也。相對無策。[拚-ㄙ+ㄊ]身入賊巢。多方誘致。即正典刑。滿江紅臨刑。痛恨二人。誓必索命。二人懼。棄職持齋。誦經念佛。多行善事。以解此冤結。二人雖異地而修。然同時回首。戴百戶豫別親屬。至期坐脫。良久又醒。謂親屬曰。陶兄臨時念差錯走路頭。故我來與汝等說知。明日我當去。次早復坐脫。鼻垂玉柱。異香滿室不散。

  金光前代子

  大清金光前。正黃旗代子。起身戎伍。目不識字。然見有義之事。則必銳意為之。其妻龔氏。傳是廬州孝廉之女。痛遭離亂。皈心西方。且粗知書史。凡遇梵典。晨夕持誦。光前為之感動。而篤信焉 順治癸巳冬。奉討不庭。相擕入閩。道出武林。聞具德和尚說法靈隱。同往參問。親承開示。自此潛心念佛。愈切愈堅。辛丑夏。還京。駐節錢塘江干。金忽示疾。龔為延醫。光前止之曰。我昔與汝。親叩靈隱。今正欲于此作轉身之活計。求和尚一證明耳。何以藥為。龔大笑曰。不意光前亦得到此田地。遂徙帳入崇聖菴。葢欲夫死得其所也。菴居旬日。龔造二棺。謂人曰。妾與金公偕行矣。顧無人為公畢後事耳。事畢。我當往矣。光前聞之。即怡然長逝。龔乃作書致靈隱。求為兩人秉炬。併囑飯僧修懺等事。至七日畢。屏絕飲食。晝夜不臥。一心念佛。女伴多來勸止。堅持勿聽。又七日晡時。視日蚤暮。覺身稍倦。倚棺而盹。少頃醒曰。時至矣。端然趨寂。顏色如生。其鋒之勇捷。即龐氏女。亦不是過。圭峰禪師云。作有義事。是惺悟心。作無義事。是狂亂心。狂亂隨情轉。臨終被業牽。惺悟不由情。臨終能轉業。其光前夫婦之謂乎。靈隱和尚為光前舉火云。人于生死顛危。公于生死自在。只者自在底。便是成佛作祖[打-丁+(霸-雨+西)]柄。舉世間人。瞻之仰之。千載之後。留于崇聖菴。作一段佳話。又為龔氏舉火云。世被情愛牽連。爾唯生死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