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光明中。告曰。長老受生。已居上品。吾等不勝喜慰。恨五濁淹延相依之晚耳。恭欣然奮迅而逝。

  慧虔

  晉慧虔。少出家。戒行精確。義熈年中。投山陰嘉祥寺。苦身率眾。後寢疾。屬想安養。祈誠觀音。北寺有淨嚴尼者。宿德篤行。夜夢觀音從西郭門入。清輝妙狀。光映日月。幢旛華葢。七寶莊嚴。尼驚異。作禮。問大士何往。答云。往嘉祥迎虔公耳。虔疾雖困。神色如常。侍者皆聞異香。泊然而化。

  智仙

  晉智仙法師。號真教。住白蓮寺十三年。西向十念。十二時不暫廢。一夕微疾。命觀堂行人。誦彌陀經。未終卷。安然坐脫。

  慧通

  晉慧通。從涼州慧紹禪師。咨受禪法。祈心安養。微疾。于禪定中。見一人形甚端嚴。語通云。良時至矣。俄而見阿彌陀佛。光明燁然。定起以告同學。安然而化。異香三日乃歇。

  法琳

  晉法琳。臨卭人。專精戒品。止成都靈建寺。修淨業。常持彌陀觀音二經。轉誦之時。輙見一偉貌沙門屹然在前。建武二年。寢疾。注念西方。禮懺不息。見諸賢聖皆集。合掌而逝。

  曇鑒

  宋曇鑒。平生片善。迴向西方。誓願見佛。一日定中。見阿彌陀佛。水洒其面曰。滌汝塵垢。浴汝心念。及汝身口皆悉嚴淨。又于瓶中。出蓮華一枝授之。定起乃與寺僧敘別。夜漸深。獨步廊下念佛。至五鼓。其聲彌厲。及明。弟子依常問訊。趺坐不動。就而視之。逝矣。

  僧柔

  齊僧柔。學方等諸經。惟以淨業為懷。卒之日。見化佛千數。室內外俱聞異香。向西敬禮而化。

  慧光

  齊慧光。居洛陽。著華嚴涅槃十地等疏。妙盡權實之旨。一日有疾。見天眾來迎。光曰。我所願歸安養耳。已而淨土化佛。充滿虗空。光曰。惟願我佛攝受。遂我本願。即彈指罄咳。言氣俱盡。

  慧進

  南齊楊都僧慧進。年四十餘。居高座寺。誓誦法華。執卷病生。乃發願造百部。以懺業障。化錢造畢。病亦隨愈。願以造經功德。迴向淨土。忽空中有聲云。汝事已辦。願亦已遂。其生淨土。非汝而誰。進答曰。進不敢以冀上品。但下品之下。亦無退轉矣。齊明三年。年八十。無疾而卒。

  道珍法師

  梁道珍法師。講涅槃經。天監中。憩錫廬山。慕遠公淨業。禪坐中忽見。海上數百人。乘寶舫前邁。師問何之。答曰。往極樂國。因求附載。報云。法師雖善講涅槃經。然未誦彌陀經。豈得同往。師遂廢講。念佛誦彌陀經。歷年不輟。將終四七日前夜四鼓。見西方銀臺來至。空中皎如白日。聲云。法師當乘此臺。往生時。眾咸聞天樂。異香數日不散。

  神鸞

  後魏曇鸞。少遊五臺。感靈異出家。而性嗜長生。受陶隱君仙經十卷。後遇菩提流支。乃問曰。佛有長生不死術乎。支笑曰。長生不死。吾佛道也。乃授十六觀經曰。學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往。其為壽也。河沙劫石。莫能比焉。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鸞大喜。遂焚仙經而修淨業。寒暑疾痛。曾無少懈。魏主號為神鸞。一夕室中見梵僧謂曰。吾龍樹也。久居淨土。以汝同志。故來相見。鸞自知時至。集眾教誡曰。勞生役役。其止無日。地獄諸苦。不可以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以不修。因令弟子高聲念佛。西向稽顙而終。眾聞天樂自西而來。良久乃已。

  智者大師

  隋智顗。號智者大師。姓陳氏。頴川人。目有重瞳。孩幼見佛即禮。逢僧必拜。十八出家。于果願寺。誦法華經。兼通律藏。往大蘇山。禮慧思禪師。師一見乃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今復來矣。因授與法華三昧。三七日身心豁然。晚入天台。降魔進行。化緣既息。于新昌大石像前。示疾告滅。弟子請問生方。乃曰。吾諸師友侍從觀音。皆來迎我。臨終說諸法門。令唱無量壽佛。乃顧大眾。合掌讚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尚得往生。況戒定熏修。聖行道力。功不唐捐。言訖稱三寶名。如入三昧。

  法喜

  隋法喜。常行方等懺法。忽一雉索命。有神人呵曰。法師當往生淨土。豈償汝命。後于病中。發願以一生行業。迴向西方。至心念佛。即見佛菩薩來迎。端坐而化。

  道喻

  隋道喻。居開覺寺。念阿彌陀佛。日夜不廢。造像僅三寸。後于定中見佛。謂曰。汝造我像何小。喻曰。心大即大。心小即小。言訖見像身。遍滿虗空。告曰。汝當澡浴清淨。明星出時。我來迎汝。至時。果見佛來。光明滿室。遂坐而化。

  智舜

  隋智舜。入廬山。踵遠師淨業。大業初。講觀經畢。即示疾。見鸚鵡孔雀念佛法僧。出微妙音。告弟子曰。我今日往生矣。安然而逝。

  慧海

  隋慧海。住江都安樂寺。善經論。精誠念佛。有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