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之心,所以坏也。
     【疏】却,空也,息也。昨日初来,妄生讥刺,今时思省,方觉己非,所以引过责躬,深怀惭竦。心之空矣,不识何耶。
     【释文】《复见》扶又反。《有刺》(于)〔千〕(一)赐反。《正却》去逆反。或云:息也。
     【校】(一)千字依释文原本改。
  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一】。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二】。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三】,再受其殃【四】。吾服也恒服【五】,吾非以服有服。」
  【一】【注】脱,过去也。
     【疏】夫巧智神圣之人者,盖是迹,非所以迹也。「汝言我欲于圣人乎?我于此久以免脱,汝何为乃谓我是圣非圣耶?」老君欲抑成绮之讥心,故示以息迹归本也。郭注云,脱,过去也,谓我于圣已得过免而去也。
     【释文】《夫巧》苦教反,又如字。《知》音智。《为脱》徒活反。注同。
  【二】【注】随物所名。
  【三】【注】有实,故不以毁誉经心也。
     【释文】《毁誉》音余,下同。
  【四】【注】一毁一誉,若受之于心,则名实俱累,斯所以再受其殃也。
     【疏】昨日汝唤我作牛,我即从汝唤作牛,唤我作马,我亦从汝唤作马,我终不拒。且有牛马之实,是一名也。人与之名,讳而不受,是再殃也。讥刺之言,未甚牛马,是尚不讳,而况非乎!
  【五】【注】服者,容行之谓也。不以毁誉自殃,故能不变其容。
     【疏】郭注云,服者,容行之谓也。老君体道大圣,故能制服身心,行行容受,呼牛呼马,唯物是从,此乃恒常,非由措意也。
     【释文】《容行》如字。
  【六】【注】有为为之,则不能恒服。
     【疏】言我率性任真,自然容受,非关有心用意,方得而然。必也用心,便成矫性,既其有作,岂曰无为!
  士成绮鴈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一】?」
  【一】【疏】成绮自知失言,身心惭愧,于是鴈行斜步,侧身避影,随逐老子之后,不敢履蹑其迹,仍徐进问,请修身之道如何。
  老子曰:「而容崖然【一】,而目冲然【二】,而颡頯然【三】,而口阚然【四】,而状义然【五】,似系马而止也【六】。动而持【七】,发也机【八】,察而审【九】,知巧而睹于泰【一0】,凡以为不信【一一】。边竟(一)有人焉,其名为窃【一三】。」
  【一】【注】进趋不安之貌。
     【疏】而,汝也。言汝庄饰容貌,夸骇于人,自为崖岸,不能舒适。
  【二】【注】冲出之貌。
     【疏】心既不安,目亦驰动,故左盼右睇,睢盱充诎也。
  【三】【注】高露发美之貌。
     【疏】颡额高亢,显露华饰,持此容仪,矜敖于物。
     【释文】《颡頯》上息党反,下去轨反。本又作显,如字。司马本作□。
  【四】【注】虓豁之貌。
     【疏】郭注云,虓豁之貌也。谓志性强梁,言语雄猛,夸张虓豁,使人可畏也。
     【释文】《阚》郭许览反,又火斩反,又火暂反。《虓》火交反。《豁》火括反。
  【五】【注】踶跂自持之貌。
     【疏】义,宜也。踶跂骄豪,实乖典礼,而修饰容状,自然合宜也。
     【释文】《踶》直氏反。《跂》去氏反。◎庆藩案义读为峨。义然,峨然也。说详俞氏大宗师篇平议。郭训成疏两失之。
  【六】【注】志在奔驰。
     【疏】形虽矜庄,而心性諠躁,犹如逸马被系,意存奔走。
  【七】【注】不能自舒放也。
     【疏】驰情逐境,触物而动,不能任适,每事拘持。
  【八】【注】趋舍速也。
     【疏】机,弩牙也。攀缘之心,遇境而发,其发猛速,有类弩牙。
  【九】【注】明是非也。
     【疏】不能虚遣,违顺两忘,而明察是非,域心审定。
  【一0】【注】泰者,多于本性之谓也。巧于见泰,则拙于抱朴。
      【疏】泰,多也。不能忘巧忘知,观无为之一理,而诈知诈巧,见有为之多事。
  【一一】【注】凡此十事,以为不信性命而荡夫毁誉,皆非修身之道也。
      【疏】信,实也。言此十事,皆是虚诈之行,非真实之德也。◎家世父曰:郭象云,凡此十事,以为不信性命而荡夫毁誉,于文多一转折。凡以为不信,言凡所为皆出于矫揉,与自然之性不相应,故谓之不信。容也,目也,颡也,口也,状也,一有矜持,若系马而制其奔突,不能自信于心也。动而发,一其机应之,而相胜以知巧,不能自信于外也。微分两义,不得为十事。
  【一二】【注】亦如(二)汝所行,非正人也。
      【疏】窃,贼也。边蕃境域,忽有一人,不惮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