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操,执也。修,理也。燋然,憔悴貌。夫孝子之治慈父,既不伐其功绩;圣人之救祸乱,岂务矜以荣显!事不得已,是故羞之。
     【释文】《操药》七刀反。《燋然》将遥反,又音樵。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羞之作所羞也。(二)郭下疑脱作髦二字。
  至德之世,不尚贤【一】,不使能【二】;上如标枝【三】,民如野鹿【四】;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五】,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六】,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七】。是故行而(为)〔无〕(一)迹【八】,事而无传【九】。」
  【一】【注】贤当其位,非尚之也。
     【疏】夫不肖与贤,各当其分,非尚之以别贤。
  【二】【注】能者自为,非使之也。
     【疏】巧拙习性,不相夸企,非尚而使之。
  【三】【注】出物上而不自高也。
     【疏】君居民上,恬淡虚忘,犹如高树之枝,无心荣贵也。
     【释文】《如标》方小反,徐方遥反,又方妙反。言树杪之枝无心在上也。《校》胡孝反,李音较。一本作枝。◎卢文弨曰:今本校作枝。
  【四】【注】放而自得也。
     【疏】上既无为,下亦淳朴,譬彼野鹿,绝君王之礼也。
  【五】【疏】端直其心,不为邪恶,岂识裁非之义!率乎天理,更相亲附,宁知偏爱之仁者也!
  【六】【注】率性自然,非由知也。
     【疏】率性成实,不知此实为忠;任真当理,岂将此当为信!
  【七】【注】用其自动,故动而不谢。
     【疏】赐,蒙赖也。蠢动之物,即是精爽之类,更相驱使,理固自然。譬彼股肱,方兹耳目,既无心于为造,岂有情于蒙赖!无为理物,其义亦然。
     【释文】《蠢》郭处允反,动也。
  【八】【注】(王)〔主〕(二)能任其自行,故无迹也。
     【疏】君民淳朴,上下和平,率性而动,故无迹之可记。
  【九】【注】各止其分,故不传教于彼也。
     【疏】方之首足,各有职司,止其分内,不相传习。迹既昧矣,事亦灭焉。
     【释文】《无传》丈专反。
     【校】(一)无字依宋本及各本改。(二)主字依道藏本改。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一】。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二】?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道(一)谀之人也。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三】?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四】。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五】,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二)坐【六】。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道谀,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愚之至也【七】。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八】。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九】!
  【一】【疏】善事父母为孝。谀,伪也。谄,欺也。不以正求人谓之谄。为臣为子,事父事君,不谄不谀,尽忠尽孝,此乃臣子之盛德也。
     【释文】《不谀》羊朱反,郭贻附反。《不谄》敕检反。
  【二】【注】此直违俗而从君亲,故俗谓不肖耳,未知至当正在何许。
     【疏】不肖,犹不似也。君父言行,不择善恶,直致随时,曾无谏争之心,故世俗之中,实为不肖,未知正理的在何许也。
     【释文】《不肖》音笑。
  【三】【注】言俗不为尊严于君亲而从俗,俗不谓之谄,明尊严不足以服物,则服物者更在于从俗也。是以圣人未尝独异于世,必与时消息,故在皇为皇,在王为王,岂有背俗而用我哉!
     【疏】严,敬也。此明违从不定也。世俗然善,则谏争是也。夫违俗从亲,谓之道谀,而违亲从俗,岂非谄佞耶!且有逆有顺,故见是见非,而违顺既空,未知正在何处,又违亲从俗,岂谓尊严君父!
     【释文】《之道》音导。下同。◎庆藩案道人即谄人也。渔父篇曰,希意道言谓之谄,道与谄同义。荀子不苟篇非谄谀也,贾子先醒篇君好谄谀而恶至言,韩诗外传并作道谀。谄与道,声之转。《岂有背》音佩。
  【四】【注】世俗遂以多同为正,故谓之道谀,则作色不受。
     【释文】《则勃》步忽反。《谓己谀人》本又作众人。下同。司马云:众人,凡人也。《则怫》符弗反,郭敷谓反。
  【五】【注】亦不问道理,期于相善耳。
     【疏】勃,怫,皆嗔貌也。道,达也,谓其谄佞以媚君亲也。言世俗之人,谓己谄佞,即作色而怒,不受其名,而终身道谀,举世皆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