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野烏馴飛不忌,禁衛不祥。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五月,泰山醴泉出,丁丑王母池水變紅紫色。按史,乾封縣民王用田中有童兒拮土得青錢數十,爭取之,錢墜石罈,因發石,湧泉二十四眼,味極甘美。又枯石河有湧泉二十五眼,一眼出層阜之上。經宿勢浸,盛引數派,雙魚躍其中,有果實流出,似李差小,味甚甘。制置使王欽若貯水以獻,六月庚戌,賜百官,韶建亭,賜額日靈液。六月王欽若至乾封,上言泰山醴泉出,天書見,有靈芝三萬八千二百五十本。夫醴泉芝草,固理之所有。乃若天書之降,吾誰欺,欺天乎?十二月,泰山玉女,白龍、王母池醴泉出,丁酉賜輔臣新醴泉。六年十月,泰山興工,有烏狀烏,嘴趾皆赤,役夫稍憩即飛,嗚作起之聲,眾工見其來,畚鐳爭進,將哺而去,日以為常,目為催工烏。仁宗嘉祐三年七月,泰山上瑞麥圖,凡五本。
  元世宗至元九年九月,泰山淫雨,河水溢圯,田廬害稼。
  成宗元貞元年六月,泰山大水。
  武宗至大元年九月,泰山大水。
  仁宗延祐元年三月,泰山霜雪三日。
  文宗天曆元年,泰山大水。
  順帝元統元年,泰山淫雨,河水溢,大饑。
  至正六年春二月,泰山奉符縣大饑,地震七日,他縣亦然。
  皇明成化二十一年春二月、三月,泰山屢震,遣官祭之。
  正德十六年春三月,岱廟東廊火。嘉靖八年,泰山蝗,九年、十年,如之。十六年六月,泰山水漂溺數百人。十一月,州城火,延燒數十家。二十一年,泰山蝗不為災。二十二年,泰山夏再稔,麥粟有一本三穗至五穗者。知州馬逢伯獻于朝。二十九年十二月,岱廟火,天殿門廊俱焚,古樹碑刻亦多毀者。三十年六月,泰山大水,御帳衝壞,人多溺死。三十二年,泰山大饑,民相劫奪,行旅不通。三十三年春,泰山大饑,餓草枕籍,貧民多取其肉食之。萬曆十四年十月十八日,泰山碧霞宮四方來焚檮者互相踐蹋死六十一人,今巡撫都御史李委濟南府通判桑東
  陽往經理收葬。
  岱史第十五卷登覽誌
  敘曰:曷志乎登覽也?志古今人登覽者之文,若歌、若詩、若序記是也。嘗聞丘壺子日,務外遊不如務內觀,故列子自以為不知游。而眉山蘇子日,人所遇,役於事者常多遊,於物外者常少。由斯以談,遊何容易。偉哉、泰山之遊乎。躋日觀月觀之高峰、可以俯仰宇宙,探龍文虎阜之奇石,可以磨礪壯懷,臨天紳聖水之飛泉,可以澡溉精爽,尋呂公婁敬之幽洞,可以呼吸姻霞,豈謂外遊非內觀之助耶?要以弧矢四方之志、高人達士之懷,古今一也,其間遊而能言者,暢布於篇章,即岩壑秀偉萬狀,若燴入丹青然,而且寄興高遠,飄飄然有不局於山水問者,彼豈徒以娛耳目,為解騁詞翰,為富乎玩物適情,固內觀者所不廢也。宣聖丘陵作歌,千載絕唱,是用冠諸編簡,永耀山靈。漢魏而下,以迄於今,則皆循世次錄焉。
  詩歌
  周
  孔子丘陵歌
  登彼丘陵,為施其阪。仁道在邇,求之若遠。遂迷不復,自嬰屯賽。喟然面顧,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回連。根棘克路,膠之無綠。將伐無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嘆,涕實潺湲。
  曳杖消搖於門歌日
  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見《禮記□檀弓》。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蓋寢疾七日而沒。右曳杖歌,本非為登覽作也,然觀此則知吾夫子蓋以泰山自處,故併錄之。
  漢
  張衡四愁詩之一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一涕霑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魏
  曹植飛龍篇
  晨遊泰山,蕾買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西登玉堂,金樓複道。授我仙藥,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驅車篇
  驅車揮駑馬,東到奉高城。神哉彼泰山,五岳專其名。隆高貫雲蛻,嵯峨出太清。周流二六候,問置一二亭。上有湧醴泉,玉石揚華英。東北望昊野,西眺觀日精。魂神所繫屬,逝者感斯征。王者以歸天,效厥元功成,歷代無不遵,禮記有品程。探策或長短,唯德享利貞,封者七十帝,軒皇元獨靈。飧霞漱沆淦,毛羽被身形。發舉蹈虛廓,徑庭升窈冥。同壽東父年,曠代永長生。
  仙人篇
  仙人攬六著,對傳泰山隅。湘娥村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韓終與王喬,要我於天衢。萬里不足步,輕舉凌太虛。飛騰瑜景雲,高風吹我軀,迥駕觀紫微,與帝合靈符。聞闔正嵯峨,雙闕萬丈餘。玉樹扶道生,白虎夾門樞。驅風游四海,東過王母廬。俯觀五嶽問,人生如寄居。潛光養羽翼,進趨且徐徐。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徘徊九天上,與爾長相須。
  晉
  陸機泰山吟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以遠,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