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歷代師尊。願賜矜憐,俯垂鑑錄。臣千生慶幸,一日一遭逢嗣法傳真,遷階進職,永堅素志,不敢負心。倘渝誓盟,甘從譴罰。今與度師分環裂券,立誓飲丹。伏望證明,容臣受度。臣下情元任,懇禱之至,再拜謹言。
  舉度人元量天尊。
  師與弟子回班對立,師啟白宣戒,弟子對上,長跪聽受。
  恭聞靈寶之道,洞玄之宗,其妙難名,度人元量。受之者功超七祖,修之者形陸九霄,乃萬法之靈樞,總十方之正教。德之至大,深不可詳,固當修其所當修,尤當戒其所必戒。受持不替,真仙可階。今對三尊,先明十戒。
  舉智慧生戒根頌。
  第一戒者,无忘八極。忠者欽之極,孝者順之極,齋者戒之極,寬者廣之極,裕者樂之極,容者和之極,忍者智之極。天以北辰為極,地以山嶽為極,屋以棟為極,天以有極則能聚衆炁,地以有極則能聚眾形,屋以有極則能聚衆木,人有八極亦如是也。故能立衆善,善立則道備,道備則所聞見自然開渙,所應自然調適,此得靈寶度人之基也。
  第二戒者,无忘鑑水。鑑者,喻心。水者,喻性。心明則萬法皆照,性靜則五濁不歸。道之在人,圓通非蒙蔽可了,亦非躁動可達。託鑑水而悟心性,此得靈寶度人之體也。
  第三戒者,无忘日錄。日錄者,所以修檢善惡。人之處世,患不自知,患不聞過,患不聽言,則元所益。今以日錄錄日之所為,不可不筆處,皆己之非也,改之為貴。則日錄者,乃不教之師,不說之友,不詔之君父,不約之法度也。不可忘之,此得靈寶度人之想也。
  第四戒者,无忘追度安鎮。且人之所親,不過父母,所尊不過君上。父母君上之德恩,必報之者,追度安鎮是也。追者,謂誦經行持,上為祖父六親之過去者,以資冥路。度者,謂誦經行持,上為祖父六親之見存者,以資福算。安鎮者,謂誦經行持,上祝聖壽,安鎮四方,召龍行雨,驅妖鹹毒,保護民物,禳度星踱,皆其一也。其或在家,行祖父之志。或居官,分君上之職。種種利益,有可報稱,皆即為之。凡木之落葉,尚糞其本根,則歸根復命之義也。人之報本反始,不可不勉。此得靈寶度人之宜也。
  第五戒者,无忘治救之術,慈憫所先。凡有病者,為其誦經行符,至誠禳卻,如己至愛男女父母。凡有方便,種種惠澤,皆盡其心。如蒞官行政,務布陰功,寬平設法,三省而行,再思而動。其或修治橋梁,當道種植,有益於世,皆力行之。夫人之有慈念,如木之有根。人而不仁,不逮於禽獸。故猩猩活象,義鵲搏蛇,拔難有如此者,可思之,此得靈寶度人之由也。
  第六戒者,无忘服鍊之術。參同天地,效法陰陽,念念正真,存存不缺,則自然超脫,變化元方。今之蟲秀,有外捨陸走而至飛翔,地脈川遊而遂奔逸,在物既爾,於人當然,此得靈寶度人之方也。
  第七戒者,无忘剛潔。剛則有守,不行非淫。潔則戒行,不慕非食。不嗜非淫,則不損身之精神。不慕非食,則不殺物之性命。見人妻女,如己之所親。見物性命,如己之所生。自然精神全而冤對少,此行靈寶度人之實也。
  第八戒者,无忘儉約。凡所求物,當知皆元始祖黑化生,灰水蕩穢,不用修飾,粟菽充飽,不用珍庖,此得靈寶度人之福也。
  第九戒者,无忘願約。願者,從初入道,時時發心。約者,既入道後,設誓天地,神明司之,毋輒中變,科戒不可不守,此得靈寶度人之念也。
  第十戒者,无忘師友。師者所以教,友者所以勑。教者似父,勸者如兄。孰為父兄,可不欽重,毋委棄于,此得靈寶度人之宗也。
  舉奉戒不暫虧頌。
  上來所宣十戒,乃是師傳尊授,發明古經。夫經者,蕩道之機法,乃體經之用。欲遵正教,修勤為先。守之行之,毋得中怠。億曾萬祖,幽魂若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宮。惟修之益勤,學之不已,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升金闕,遊宴玉京,子其勉之。
  次傳經文。
  謹按經云:上學之士,修誦是經,而通微奧。即得飛度南宮,不經地獄,普度无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无量之福,生死蒙惠,上天所寶。不傳下世。至士資金寶效心,盟天而傳。輕泄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侍經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聽受之後,敬而持之。
  次傳法訣。
  原夫道法自然,功施不宰,本強名而至妙,極元化以元形。洪惟靈寶大法大有金書。實元始之希夷,乃至虛之沖寂。淵宗莫究,妙理難窮。祕大羅金闕之天,垂浮黎寶珠之旨。諸天欽仰,萬聖護持。夙有善根,方能窺奧。今弟子某,虔心稽首,誓受祕詮,首露十方,盟誠三界。願窮至理,體道度人。恭對聖前,受持大法。伏望玉京元老,金闕至真,遣玉女飛函,捧金章而廣示。命金童稱善,敷寶岌以流傳。使弟子某魂神澄正,萬炁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升上清,受而行之,毋容輕泄。
  次度法印。
  原夫法有階梯,職分品級。凡欲司於號令,合先佩於印章。文移關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