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之。石,謂石針,則砭石也。今亦以外針代之。鋒,音鈹。
  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
  形苦,謂修業就役也。然修業以為,就役而作,一過其用,則致勞傷,勞用以傷,故病生於筋。熨,謂藥熨。引,謂導引。
  形苦志苦,病生於咽隘,治之以百藥。
  修業就役,結慮深思,憂則肝氣併於脾,肝與膽合,啞為之使,故病生於隘也。《宣明五氣篇》曰:精氣併於肝則憂。《奇病論》曰: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咽啞作困竭,百藥作甘藥。
  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驚則脈氣併,恐則神不收,脈併神游,故經絡不通,而為不仁之病矣。夫按摩者,所以開通閉塞,導引陰陽。嘐藥者,所以養正祕邪,調中理氣。故方之為用,宜以此焉。嘐藥,謂酒藥也。不仁,謂不應其用,則□痛痹矣。
  是謂五形志也。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氣惡血,刺少陰出氣惡血,刺厥陰出血惡氣也。
  明前三陽三陰血氣多少之刺約也。○新校正云:按《太素》云: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陰出血氣。楊上善注云:陽明太陰雖為表裹,其血氣俱盛,故并寫血氣。如是則太陰與陽明等,俱為多血多氣。前文太陰一云多血少氣,一云多氣少血,莫可的知。詳《太素》血氣并寫之旨,則二說俱未為得,自與陽明同爾。又此刺陽明一節,宜續前寫有餘補不足下,不當隔在草度法五形志後。
  寶命全形論篇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天以德流,地以氣化,德氣相合,而乃生焉。《易》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此之謂也。則假以溫涼寒暑,生長收藏,四時運行而方成立。
  君王眾庶,盡欲全形,
  貴賤雖殊,然其寶命一矣,故好生惡死者,貴賤之常情也。
  形之疾病,莫知#4其情,留淫日探,著於骨髓,心私慮之。
  新校正云:按《太素》慮作患。
  余欲針除其疾病,為之奈何?
  虛邪之中人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有形無形,故莫知其情狀也。留而不去,淫衍日深,邪氣襲虛,故著於骨髓。帝矜不度,故請行其針。○新校正云:按別本不度作不庶。
  岐伯對曰:夫盥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鹹,謂鹽之味苦,浸淫而潤物者也。
  夫鹹為苦而生,鹹從水而有水也,潤下而苦泄,故能令器中水津液潤滲泄焉。几虛中而受物者皆謂之器,其於體外則謂陰囊,其於身中所同則謂膀胱矣。然以病配於五藏,則心氣伏於腎中而不去,乃為是矣。何者?腎象水而味鹹,心合火而味苦,苦流汗液,鹹走胞囊,火為水持,故陰囊之外津潤如汗而滲泄不止也。几鹹之為氣,天陰則潤,在土則浮,在人則囊濕而皮膚剝起。
  弦絕者,其音嘶敗;
  陰囊津泄#5而脈弦絕者,診當言音嘶嘎,敗易舊聲爾。何者?肝氣傷也,肝氣傷則金本缺,金本缺則肺氣不全,肺主音聲,故言音嘶嘎。嘎,所嫁切。
  木敷者,其葉發;
  敷,布也。言木氣散布外榮於所部者,其病當發於肺葉之中也。何者?以木氣發散故也。《平人氣象論》曰:藏真散於肝。肝又合木也。
  病深者,其聲噦。
  噦,謂聲濁惡也。肺藏惡血,故如是。
  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
  府,謂胸也。以肺處胸中故也。壞,謂損壞其府而取病也。《抱朴子》云:仲景開胸以納赤餅。由此則胸可啟之而取病矣。三者,謂脈弦絕,肺葉發,聲濁喊也。
  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
  病內潰#6於肺中,故毒藥無治。外不在於經絡,故短針無取。是以絕皮傷肉,乃可攻之。以惡血久與肺氣交爭,故當血見而色黑也。○新校正云:詳岐伯之對,與黃帝所問不相當。別按《太素》云: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弦絕者,其音嘶敗;木陳者,其葉落;病深者,其聲喊。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異。三字與此經不同,而注意大異。楊上善注云:言欲知病微者,須知其候。鹽之在於器中,津液泄於外,見津而知鹽之有鹹也。聲嘶,知琴瑟之弦將絕。葉落者,知陳木之已盡。舉此三物衰壞之微,以比。聲喊識病深之侯,人有聲喊同三譬者,是為府壞之候。中府壞者,病之深也。其病既深,故針藥不能取,以其皮肉血氣各不相得故也。再詳上善作此等注義,方與黃帝上下問答義相貫穿。王氏解鹽鹹器津,義雖淵微,至於注弦絕音嘶,木敷葉發,殊不與帝問相協,考之不若楊義之得多也。
  帝曰: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7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
  殘,謂殘害,賊,謂損劫。言恐涉於不仁,致嫌於黎庶也。
  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形假物成,故生於地。命惟天賦,故懸於天。德氣同歸,故謂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