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環周,則為咳嗽。肝主驚,故時驚。肺主氣,故氣逆又且')(、哭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斗從論》云: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也。
  春刺冬分,邪氣著藏,令人脹,病不愈,又且欲言語。
  冬主陽氣州伏藏,故邪氣著藏。腎實則脹,故刺冬分,則令人脹也。火受氣於冬,心主言,飲欲言語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痛。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惰。
  肝養筋,肝氣不足,故筋力解惰。○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佈。
  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無言,惕惕如人將捕之。
  肝木為語,傷秋分則肝木虛,故恐如人將捕之。肝不足,故欲無言而復恐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甲乙經》作悶。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夏傷於腎,肝.肺勃之,志內不足,故令人少氣時欲怒也。0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暢#11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
  肝虛故也。刺不當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刺經豚,血氣上逆,令人善忘。
  秋刺夏分,病不己,令人益嗜外,又且善夢。
  心氣少則脾氣孤,故令嗜外。心主夢,神為之,故令善夢。○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刺絡豚,氣不外行,令人跡,不欲動。
  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酒灑時寒。
  陰氣上干,故時寒也。酒酒,寒貌。○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刺筋骨,血氣內散,令人寒慄。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外不能眠,眠而有見。
  肝氣少,故令欲外不能眠。肝主目,故眠而如見有物之形狀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
  冬刺夏分,病不愈,氣上,發為諸痺。
  泄脈氣故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冬刺絡脈,血氣外泄,留為大痺。
  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肺氣不足,故發渴。○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12。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藏。
  心肺在鬲上,腎肝在鬲下,脾象土而居中,故刺胸腹鈴避之。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意志,損之則五神去,神去則死至,故不可不慎也。
  中心者環死,
  氣行如環之一周則死也。正謂周十二辰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論》云..一日死,其動為噫。《四時刺逆從論》同。此經闕刺中肝死日,《刺禁論》云: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四時刺逆從論》同。
  中脾者五日死,
  土數五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論》云: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四時刺逆從論》同。
  中腎者七日死,
  水成數六,水數畢當至七日而死。一云十日死,字之誤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論》云: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四時刺逆從論》云: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欠。
  中肺者五日死,
  金生數四,金數畢當至五日而死。一云三日死,亦字誤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論》云: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四時刺逆從論》同。王注《四時刺逆從論》云:此三論皆岐伯之言,而不同者,傳之誤也。
  中鬲者皆為傷中,其病雖愈,不過一歲必死。
  五藏之氣,同主一年,鬲傷則五藏之氣互相克伐,故不過一歲叉死。
  刺避五藏者,知逆從也。所謂從者,鬲與脾腎之處,不知者反之。
  腎著於脊,脾藏居中,鬲連於脅際,知者為順,不知者反傷其藏。
  刺胸腹者,必以布激著之,乃從單布上刺
  形定,則不誤中於五藏也。○新校正云:按別本傲一作檄,又作檄。傲,古羌切。著,直略切。
  刺之不愈復刺。
  要以氣至為故也。《針經》曰:刺之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氣至,去之勿復針。此之謂也。
  刺針必肅,
  肅,謂靜肅,所以候氣之存亡。
  刺腫搖針,
  以出大膿血故。
  經刺勿搖,經氣不欲泄故。此刺之道也。帝曰:願聞十二經脈之終奈何?
  終,謂盡也。
  岐伯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瘓癥,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
  戴眼,謂睛不轉而仰視也。然足太陽豚,起於目內毗,上額交巔上,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體內俠脊抵腰中;其支別者,下循足至小指外側。手太陽脈,起於手小指之端,循臂上肩入缺盆;其支別者,上頰至目內毗,抵足太陽。○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作斜絡於顧。○又其支別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外毗。○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外作兌。○故戴眼反折瘓痰,色白,絕汗乃出也。絕汗,謂汗暴出如珠而不流,旋復乾也。太陽極則汗出,故出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