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世人所修。故從三元而修,上至天真,中至神仙,下至人仙。世人屬居下界,故先真仙下法,所修進中上也。此書上極畢上部,中極中部,下極下部,號曰《太一三五金籙玉籙內典》
  註:後聖改為正一之法,名曰《 金鎖流珠》 也。
  後聖君傳授正一真人。
  註:張天師是也,號正一真人。
  便因名三五,正一為號。三者是三元, 五者是五行也。天地之精,亦人之五靈。
  註:五行在天為五星,在地為五嶽,在人為五藏。若能存思安鎮五藏,五行神常備具,則聖牢不敗不壞,便是真人長生不死,謂之曰五靈也。
  能明三五法,即得長生。此正一法籙,本一千七百九十卷,三千六百二十四階,後聖君以為三元部之。上部名曰上元,主天。
  註:應是天上大真大神大仙之衆,皆有籙掌主也。
  置三大將軍籙,部領一千三百六十階籙。
  註:二百二十四階,傳於下土洞天中,足一百二十階出世。世人得足者,皆任神仙天官上品,即長生真人也。若欠闕不足,即不得長生也。
  中元主人,亦有三大將軍,主領一千階籙。
  註:五百六十階,傳下世洞天中,足二百四十八階出人世。世人得足者,皆任大真官。久闕不足,即不度世也。
  下元主地及水,亦三大將軍,主領一千一百五十二階籙。
  註:八百七十二階。傳下世洞天中,足五百五十階出人世。世人得足者,皆任地仙也。欠闕不足,即不得延命壽,託化貴門也。
  以為三統部領,立三元將軍,防衛於內,治身救人。置三官,主掌於外,驅鬼使神,制約人物。皆是三元五星之所主也,皆祕於上天。正一之籙,都有三千六百二十四階。下界修行之人,知有其數者,亦得入長生之位人也。何況受得傳留,或流世足者,便是仙人。更以修行十年之外,白日上昇天真。
  後聖君再言:人世有修行之士,上元足者任為天仙,中元足者任為人中之仙,下元足者任為地仙,三元俱足者,其任為天仙之官,真人之位,功滿白日拔宅上昇。如世有師,可一一依師口言,立誓及信,不得違犯科盟,犯即天罰,三官記錄,不得為真人。故言初受三五之法,授受不可妄行。卿須教授初學者,使依師約,命行用令。後人繼代存師,有靈有驗。
  註:後聖為道陵之師。陵日日思存不休,如臥亦想如見,捻訣存之。一年功力神通,制伏祆祟鬼賊,畏而伏罪合死,陵以放之。不伏罪之者,陵以誅之。於是蜀川鬼獄之地,為福德之鄉,人鬼得恩,無不敬奉之。時天地舉功,後聖遷為三天正一真人,號三天大法師,子孫繼代,拔宅上昇,是其志心存想。今傳授正一上清法師之功。應驗修行,年數功滿,舉家得道俱昇矣。
  繼代神通,流出吾法,謂之流珠,此即是大道上足弟子也。若遇非人,所見所聞,問以虛言,但以不言,皆以他對,此即名金鎖。故改神仙之正法,名《金鎖流珠》。三五之法,初受義也。小王君曰:夫為師之道,先明其三五太一。
  註:太一者,本上清太玄之法也。
  老君取名太一之經籙,定三等也。正一後聖君再言:正者,正其心。一者,通其道也。
  註:陸法師解:正直其心,從一取道,道之性元偏黨,正直過心。若能志節抱直,而行心性,不生二三,則道不離心性。故經云:道生一是也。
  其正一之名,管通於三五之部。
  註:上部上元,中部中元,下部下元,五隨之。
  上部言上清,中部言正一,
  註:正一言人身之事,故言居中元中部。《靈寶五符》、《五嶽真形圖》言地上之法,故合居下元下部是也。
  下部言五法。是後聖君傳授之時,有三部分付大王君
  方平,
  二百五十六,號曰三元,置三元齋。
  註:時秦昭王四年正月十五日授度也。茅君喜時,同七十卷,而為仙人,王君為真人而已。
  分為三元法籙,
  註:法是經,無史兵將軍神人形名。籙是天符,書天之文,管天之神,符書赫弈,形影零零,上則正於天,中則正人制神,下則檢約地水龍鬼精妖之炁,令歸正道也。
  謂之天地人。上元約天,通籙上清。
  註:上清經法符籙,皆屬上元所部,形影三百六十階。
  中元制神助人,逮通治病助國。下元攝籙地水神鬼精妖之炁,役使神靈鬼精等,祐人除斥災害之法,用下元之法也。後聖君曰:上元之法主天官,中元之法主人身中仙靈官也,下元之法主地水中仙靈官也。各有主將吏兵,以約三官中神鬼精妖,今不為人天祟害,故上聖置三五經圖正一之道。
  註:正一者,正心取道,更無二三,故名正一。後聖君見其大道門戶稍多,後學者初心迷惑,恐失其真性,故上於太上大道君前,請改金籙玉籙經名,教化下界人民,令一心敬信者,入一門中精修,便令得道,而取名曰正一。此法者一向正心,求修至真,不以邪見惑志,以至功德得道。不在拾妻棄子,不在絕穀棲山,棄官隱世,後令成道。後聖君三為宰輔,七百五十年仕殷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