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己卯:甘露降,改元調露。帝同皇后幸東都。裴行儉大伐突厥。
  庚辰:廢皇太子賢為庶人,立英王哲為皇太子。帝同皇后幸汝州及嵩山。裴炎、崔知溫、王德貞並同中書門下三品#5改元水隆。帝及皇后至自東都。
  辛巳:裴行儉平突厥,虜其王伏念。改元開耀。裴炎進侍中,崔知溫、薛元超進中書令。
  壬午:改元永淳。帝及皇后幸東都,起奉天宮于嵩之陽#6。劉景先、郭待舉、郭正一、岑長倩、魏玄同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癸未:改元弘道。帝崩于東都,皇太子哲嗣位,是謂昭孝皇帝。天后稱制。劉仁軌進尚書左僕射,岑長倩進兵部尚書#7,魏玄同進黃門侍郎,劉齊賢進侍中,裴炎進中書令。
  甲申:改元嗣聖。皇后廢帝為廬陵王,遷之均。立豫王旦,改元文明。侍中裴炎進爵為侯,王德真進侍中,劉禕之、武承嗣進中書平章事。葬高宗于乾陵。再改元光宅。徐敬業以揚州舉兵南攻潤州,平之。殺宰相裴炎。又改來年為垂拱。來俊臣、周興大行誣構#8,謂之羅識。
  乙酉:武后徙帝居房陵#9,改中書為鳳閣鸞臺。
  丙戌:蘇良嗣為文昌左相,韋待價為文昌右相,並同鳳閣鸞臺三品。
  丁亥:武后賜宰相劉禕之死。張公輔為鳳閣侍郎。
  戊子:武后稱聖母,關東八王謀興復,博州瑯琊王沖及父越王貞先發,悉平之#10。大夷王室。
  己丑:武后改元永昌,稱聖皇。大殺王族,又殺納言魏玄同及內史張光輔#11。引王本立、范履冰、邢文偉為相。
  庚寅:武后改元載初。以建子月為歲首,祀明堂。以墨為名,以詔為,制。大殺王族。改國為周,元曰天授,稱皇帝,降豫王旦為皇嗣。立武氏七廟,封武氏三人為王。引傅遊藝為相。改魚為龜。
  辛卯:武后祀明堂。格輔元、樂思晦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12,歐陽通為納言。殺宰相岑長倩、格輔元及納言歐陽通,用狄仁傑為相。
  壬辰:武后祀明堂,改元如意。再改元長壽。楊執柔、崔元琮、李昭德、姚鑄、李元素為相,狄仁傑下獄。
  癸巳:武后祀明堂,稱金輪皇帝。引豆盧欽望、韋巨源、陸元方為相,婁師德亦相。
  經世之丑二千二百五十八
  甲午:唐昭孝皇帝十一年,在房陵。武后祀明堂,改元延載。引蘇味道、王孝傑、楊再思、杜景儉、李元素、周允元相繼為相#13。
  乙未:武后改元證聖。明堂火,稱天冊。再改元天冊萬歲。
  丙申:武后封中岳,改元萬歲登封。祀新明堂,再改元萬歲通天。契丹李盡忠以孫萬榮叛,陷營冀,命二十八將討之,不利。引王方慶、李道廣為相。
  丁酉:武后祀明堂,河朔平,再用婁師德為相。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並同鳳閣鸞臺三品。改元神功。狄仁傑、杜景儉復相。誅司業少卿來俊臣,遂及內史李昭德。
  戊戌:武后祀明堂,改元聖曆。召帝于房陵,返政。突厥執武延秀及行人閻知微以破嬀、檀,寇趙定。姚元崇、李嶠為相。
  己亥:武后幸嵩山,封皇嗣旦為相王。引魏元忠、吉頊為相,又引王及善、豆盧欽望為左右相。
  庚子:武后幸汝陽,建三陽宮于嵩山之陽。改元久視,復舊正朔。張錫、韋安石為相,武三思為特進#14,相吉頊配流嶺表#15,內史狄仁傑卒。
  辛丑:改元大足。武后幸嵩之三陽宮,又改元長安#16。李懷遠、顧琮、李迥為相。
  壬寅:武后祀南郊。
  癸卯:武后幸東都,朱敬則為相。
  甲辰:張柬之同平章事,韋安石納言,李蟜內史。
  乙巳:武后改元神龍。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平張易之及昌宗之亂#17,徙武后于上陽宮#18 ,除周號。以相王旦為安國王,太平公主為鎮國公主,賞定亂功也。韋氏復正皇后位,武三思進位司空相#19。武后崩于東都之上陽宮#20。祝欽明、唐休璟為相。
  丙午:帝還長安。附武后于乾陵#21。以宮人上官婉兒為昭容#22。武三思居中用事。封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暐、彭恕己、敬暉五人為王,復貶為州司馬,殺之于流所。進魏元忠、李嶠為中書令,李懷遠同中書平章事。冊衛王重俊為皇太子,開長寧、安樂二公主府,大行斜封墨制。于惟謙為相,蘇環進侍中。
  丁未:李多祚以羽林兵討武三思,又討皇后韋氏,不克,敗死。太子重俊出奔野死。宗楚客、蕭至忠為相。改元景龍。
  戊申:安樂公主假皇后車服出遊。張仁亶為相。
  己酉:作宮市,韋嗣立、崔提為相#23。
  庚戌:殺諫臣燕欽融于殿庭。皇后韋氏及安樂公主行弒于內寢,立溫王重茂為嗣,改元唐隆。以裴談、張錫、張嘉福、岑羲為相。臨淄王隆基以劉幽求、薛崇簡、鍾紹京、麻嗣宗兵入誅韋溫、紀處訥、宗楚客、武延秀、馬秦客、葉靜能、趙履溫、楊均及皇后韋氏、安樂公主、上官昭容。葬中宗于定陵。臨淄王隆基稱平王,降重茂嗣,尊父相王旦為帝,是謂興孝皇帝。既踐位,以鍾紹京、劉幽求、薛崇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