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正宗記
  經名:金蓮正宗記。五卷。元檸棵道人秦志安編。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參校本:《重刊道藏輯要》本。
  目錄
  序
  卷一
  東華帝君 正陽鍾離真人 純陽呂真人 海蟾劉真人
  卷二
  重陽王真人 玉蟾和真人 靈陽李真人
  卷三
  丹陽馬真人
  卷四
  長真譚真人 長生劉真人 長春丘真人
  卷五
  玉陽王真人 廣寧郝真人 清靜散人
  金蓮正宗記序
  道無終始,教有後先。或曰:道與教不同乎。曰:不同。湛寂真常道也,傳法度人教也。道之為體,雖經無數劫,未嘗少變。教之為用,有時而廢,有時而興。或曰:教之興也,自何而始。曰:軒轅黃帝鑄鼎之後,乘火龍而飛升太虛,然後知有長生久視之說。雖有其說,知而行之者七十二人而已。下逮殷王武丁之世,老君示現於瀨陽,東臨魏關,西度流沙,演化者九百九十六歲,乃跨白鹿,昇蒼檜,超碧落,遊玉京。雖有如此顯異,而人猶顏頂而未知信向也。及漢天師張靜應之出世也,親受正一法錄,戰鬼獄而為福庭,度道士而為祭酒,其教甚盛,化行四海。繼之以寇、昊、杜、葉,袪妖馘祟,集福禳災,佐國救民,代天行化,歷數十世,宮觀如林,帝王崇奉。及正和之後,林天師屢出神變,天子信向,法教方興,而性命之說猶為沉滯而未之究也。及炎宋之訖錄,挺生重陽,再弘法教,專為性命之說,普化三州,同歸五會,以金蓮居其首,束遊海上,度者七人,以柔弱謙下為表,以清靜虛無為內,以九還七返為實,以千變萬化為權,更其名曰全真,易其衣而納甲。逮我長春子丘神仙受皇帝之宣,應陰山之聘,勸之以臧酒色,戒之以少殺戮,一言愷切,萬國生春,救億兆於鼎鑽刀鋸之間,人心歸向者,如百川赴海而莫之能禦也,牧堅堯童咸知稽首,束夷西戎皆詠步虛,家家談道德之風,處處講希夷之說,懶衣髦髻雲連乎道路之問,琳宇瑤壇星布乎山澤之下,自軒轅以來,教門弘盛未有如今日者。是教也,源於束華,流於重陽,派於長春,而今而後滔滔溢溢,未可得而知其極也,故作《金蓮正宗記》。時太歲辛丑平水長春壺天述。
  東華帝君
  帝君姓王氏,字玄甫,道號束華子。生有奇表,幼慕真風,白雲上真見而愛之曰:天上謫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以青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周天火侯青龍劍法。先生得之,拳拳服膺,三年精心,盡得其妙。遂退居於崑箭山煙霞洞,頤神養浩。久之結草庵以自居,篆其額日束華觀,韜光晦邊百有餘年,而人未之知也。後徙居代州五臺之陽山中,今有紫府洞天,山下有道人縣。在人間數百歲,殊無衰老之容,開闡玄宗,發揮妙蘊,陰功濟物,玄德動天,故天真賜號曰束華帝君,又曰紫府少陽君。授度門人正陽真人鍾離雲房,嗣弘法教。所有聖遠不能具#1述,全真之道,由此濫#2觴,故立之以為全真第一祖也。
  賢曰:帝君之仙名如此其赫煥,道價如此其高大,何故不見犯於《漢史》,鄉里世族、年代行藏如此其點暗也。僕應之曰:仙道多隱,非垂世立教之急務,故史官滅裂逸漏而不書,兼儒家之所惡言者也,年歲深遠,碑刻泯滅,由是不得而詳焉。且兩漢四百年問,幽人隱士不可勝計,豈數千快故紙能盡錄之乎。且全真之道醞釀久矣,自太上傳之於金母,金母傳之於白雲,白雲傳之於帝君,天其意者,將以此一枝大教付於若人,豈草草學者之所能負荷哉,鈴自紅霞丹景中精選其可以為群仙領袖者,然後挺於下方。其初降也,豈無奇蹤異跡,輝天晃地者哉,蓋隱而不錄,史官之忌也,故於傳尾諄諄而明言之,庶幾學者讀之有所歸過焉。詩云:隱隱龍樓靄瑞霞,風流紫府少陽家。崑崙高聳光千丈,初放全真第一花。
  正陽鍾離真人
  謹按《廬山金泉觀記》云:曾祖諱朴,祖諱守道,父諱源,當後漢末年,皆據要津,有功於國,世濟其美。先生諱權字雲房,號正陽子,京兆咸陽人也。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七寸,髯過臍下,目有神光。仕至左諫議大夫,因表李堅邊事不當,謫為南康知軍。漢滅之後,復仕於晉。及武帝時,與偏將周處同領兵事,屨出征討,已而失利,逃於亂山,不知所往。偶見老氏者流,問而不語,但舉手而指束南,公遽往焉。行六七里,峰巒峭拔,松梧參差,中有樓閣金碧炫懼,二青衣應門而立,揖而問曰:此何方也。對曰:紫府少陽君之所居,束華帝君之別業也,吾師侯君久矣。遂延入館中,拜見帝君。方談笑問,童子報云:客仙至矣。帝君出門迎三仙客,鍾離自牖窺之,見一仙人身長八尺,青衣練帶,草履雲冠,神目如電,堂堂乎哉。次一人素袍大袖,結於頸後,橫握鐵笛。次一人容貌魁梧,挂絳紅袍,頂華陽巾,跨蒼毛虎,橫按竿枝。遂邀三仙入於別館,進酒果肴撰,語笑誼譁,聞於館外。青衣.曰:多少紅塵客,何由到此來,洞門無鎖鑰,今日為誰開。眾仙皆笑曰:昔為鐵衣子,今逢達道人。又云:奈何壯士侵莊上耶。鐵笛仙曰:紫府少陽家,龍樓靄瑞霞,滿斟千日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