慮不為。式題龜錄,人天鑒知。
  碑陰記
  此碑梁普通三年太歲壬寅金石刊。至唐大曆十三年太歲戊午,凡二百六十六年,文字將湮,中山劉明素字嘆微重加洗刻也。
  華陽隱居陶弘景,丹陽秣陵西鄉下里人,宋孝建三年丙申歲夏至之日未曉時生。仕齊高武世諸王侍讀,奉朝請。永明十年壬申歲,投紱棲山,住中茅嶺上,立為華陽綰。至梁天監四年,移居積金東澗。七年,往永嘉楠江青蟑山。十年,涉海詣霍山。十一年夏,還木溜嶼。其年十月,奉劫迎還舊山。十三年正月,至茅山,入住東澗。十四年冬,徙來此綰。十五年,移鬱岡齋室靜齋。
  上清弟子華陽前館主昊郡海鹽陸逸沖、
  上清弟子宗元前館主東海刻縣楊超遠、
  上清弟子朱陽綰主丹陽湖孰潘淵文、
  上清弟子華陽前館主晉陵丁景達、
  上清弟子華陽前綰主晉陵馮法明、
  上清弟子嗣真館主丹陽句容許靈真、
  上清弟子四明山綰主會稽山陰潘文盛、
  上清弟子太平山館主昊郡錢唐楮仲儼、
  齊世祖武皇帝、
  太宗明皇帝、
  衡陽王簫筠、
  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
  荊州刺史聞憲公蕭遙欣、
  尚書令太子少保丹陽尹建昌侯沈約、
  開府儀同三司平固忠敬公呂僧珍、
  侍中吏部尚書昊興太守謝覽、
  南梁州刺史豫章王司馬季延冑、
  交州刺史始興王司馬阮研、
  臨海太守伏曼容、
  晉安太守謝答、
  晉熙太守紀僧猛、
  梁武皇帝、
  太尉揚州刺史臨川王蕭、
  開府儀同三司南平王蕭偉、
  南平王世子蕭恪、
  侍中豫章內史太尉長史謝舉、
  臨川正世子前羅平侯蕭立正、
  廷尉卿虞權。
  右王侯朝士刺史二千石,過去見在受經法者。普通三年五月五日略記。
  茅山誌卷之二十竟
  #1且:笪本作『日』。
  #2關:笪本作『直』。
  #3戒:疑當作『結』
  #4遙:原作『道』,據笪本改。
  #5正:原作『王』,據笪本改。
  #6謨:笪本作『模』,
  #7孫:笪本作『姪』。
  茅山誌卷之二十一
  上清嗣宗師劉大彬造
  錄金石篇
  梁碑
  陶先生朱陽頗碑
  梁元帝造
  昔太和中,有許遠游者,迺雲霄之勝友#1,太虛之選客。先生規同矩合,實踵高步,曩基先構,即架胥宇。千尋危聳,憑牖以望奔星;百拱高懸,倚闌而觀朝日。飛流界道,似天漢之橫波;觸石起雲,若奇峰之出岫。銘日:肇彼冥默,翻成協贊。身託外臣,心同有亂。重道遵德,爰積截衷。顧懷汾射,璽問遙通。朱陽鬱起,華構方崇。靜臺冠月,輕#2榭迎風。瞧曉高楝,杳靄脩攏。極望山川,周觀京陸。碧蟑千嶺,清流萬谷。景落崖重,姻生岫複。闕文
  茅山長沙綰碑
  華陽陶隱居撰。
  夫萬象森羅,不離兩儀所有,百法紛賡,無越三教之境。播紱之士,飾禮容於闈閣,耿介之夫,歇旌麾於山裔。銘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皇王受命,三才迺理9惟聖感神,惟神降祉。德被歌鍾,名昭圖史。友于兄弟,敬惟西宣。言追茂實,用表遺先。敢循舊制,有革雜章。刊石弗朽,奕代流芳。
  茅山曲林館碑
  華陽陶隱居撰。
  層嶺外峙,邃宮內映,仄穴旁通,縈泉遠鏡。尚德依仁,祈生斕命,且天且地,若凡若聖。連甍比楝,各謂知道。參差經衛,跌岩辭藻。孰如曲林,獨為勁好。掩邇韜功,守玆偕老。
  華陽隱居真蹟帖
  元帝在藩,送碑入山,今猶在朱陽綰束。又有南平王蕭偉所造清遠之綰,即弘景弟子桓清遠所居。桓師名法閒,缺二字公之師也。其桓師初入山,作詩日:寒谷夜將晨,置賞復尋真。方壇垂密葉,徹水波朱鱗。杏林雖伏獸,芝田詛俟人。丹成方轉石,鑪變欲銷銀。當知勝地遠,於此絕囂塵。邵陵王曾入茅山尋桓清遠,迺題壁詩日:荊門丘壑多,甕牖風雲入。自非棲遁情,誰堪霜露濕。朱陽館西又有長沙嗣王所造長沙之綰,基址存焉。梁昌侯又造石碑,弘景製文,今亦在朱陽綰。北二里有處士周弘讓宅。雷平山有水日柳谷濟,又名田公泉。今按《茅傳》云:在山之左,濟名柳谷,在陵之西,日陽谷。昔有田叔居之取水,因以為號,此泉是玉津砂,飲之益人,今有水院衣,不須灰也。弘景石頌日:左帶柳濟水,右浚陽谷濟。土懷北郁色,井出風門泉。又有郭于池者,昔燕國郭朝兄弟四人,皆云#3得道,亦任洞中之職。四朝居長,初至山,種植於此,郭干號因斯兆焉。
  石刻前製隱居小像,初真蹟藏建安徐閎中家。宋宣和癸卯十二月,道士芳南華摹刻傳世。
  華陽隱居授門弟子陸敬游十責文
  隱居先生遣總事弟子戴坦,秉茉執簡膝授前學弟子吳郡陸敬游,建連石之邑,為棲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