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隱居。既遇老君,遂於隱居之所備藥物,依法修鍊。三年丹成,未敢服餌,謂弟子曰:神丹已成,若服之,當沖天為真人。然未有大功於世,須為國家除害興利,以濟民庶,然後服丹輕舉,臣事三境,庶無魄焉。老君尋遣清和玉女教以吐納清和之法,修行千日,能內見五藏,外集萬神。乃三步九跡,交乾履斗,隨呈所指以攝精邪,戰六天魔鬼,奪二十四治,改為福庭,名之化宇,降其師為陰官。先時,蜀中魔鬼數萬,白晝為市,擅行疫癘,生民久罹其害。自六天大魔摧伏之後,陵斥其鬼眾散處西北不毛之地,與之為誓曰:人主於晝,鬼行於夜,陰陽分別,各有司存,違者正一有法,必加誅戮。於是幽明異域,人鬼殊途。今西蜀青城有鬼市,並天師誓鬼碑石、天地石日月存焉。其誓蓋指此為約,謂天地合日月明乃許汝出也。五月一日,老君再降,授陵以《太清中篇經目》九卷、《金液丹經》三十六卷、《太清中經》、《室中祕要》二十四卷、《玄女祕妙經》、《素真經》、《始陰經》、《九鼎變化鍊真玄洞之法開明大經》、《玉策山紀圖錄》、《山海大戒河洛圖讖》、內外《黃庭》、內外《太清》、《玉策幽經》、《五行精微東井沐浴經》、《天鏡》、《地鏡》、《明鏡》、《山鏡》等經,《變景經》、《合景內視經》、《九天元譜》、《九天元洞九真中經》、《五老寶經》、《丹簡黑錄》、《上下齋品戒文》、《太一金液經》、《真一守玄經》、《三元中胎素靈中經》、《金闕帝君青童內經》、《洞玄真經》、《三皇內文》、《宣化思道成敗觀戒》、《三五飛步呈玄經》、《甲山圖》、《明禁地錄》、《鬼曆諸法》,凡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合一千卷。
  老君復命陵縿侍龍駕,至崑崙闆風金慵七寶臺。時玉晨大道君遊處其問,老君將陵朝禮玉晨,於是救青童付陵天師印綬,使按千二百官,仍賜雌雄二劍、二儀交泰冠、驅邪岐、魚鬣服、符錄契令、經戒法律,使助國扶命,養生制惡。陵拜畢復還。
  建康元年甲申,天師徙居闈州雲臺山。十月十五日,老君再降,授以《正一盟威經》、三業六通之訣及三洞眾經、歲月二齋法,皆披《靈寶五篇》自然天書大字為旨要妙經。今宣教十方天人,并甲子、庚申、八節、三元、五臘、三會,皆當沐浴齋戒,設獻禮念,析謝愆犯、落滅黑簿、超度九祖齋值之法。已上見《天師傳》及《蜀圖經》。
  桓帝建和二年戊子正月七日,天師納趙昇為弟子。又降十二神女,化鹹泉為鹽井。後因名郡為陵,以旌其功。後改為仙井鹽,今為隆州也。
  永壽元年乙未歲正月七日,老君再降,命陵同遊成都。老君駕龍車,陵乘白鶴,頓下五雲,至太昊玉女修丹之所,地祇湧出,同捧一玉局,高可丈餘,以為寶座。為說北斗削死注生之法。至十五日,又說南斗陶魂鑄魄之功。
  《南北二斗經》乃二侍真人叔迷其事而為經也。老君既去,玉局尚存,地陷為井,今在成都子城內,號玉局觀。後又至鹿堂山,授陵以制六天斬邪之文。
  永壽三年丙申,陵一百二十三歲也。九月九日日中,老君遣五帝使者持玉策,降雲臺山,授陵正一真人號。繼有五色雲龍來迎,遂與弟子王長、趙昇同昇天。見《南北二斗經序》。
  延熹八年乙巳八月甲子,帝夢老君乘華蓋寶車降于殿庭,乃遣使詣陳國苦縣致祠禮焉。敕陳相邊韶.撰碑文,其詞云:老君為周守藏室史,當幽王時,三川實震,以夏、殷之季陰陽之事監喻時主。孔子以周靈王二十一年生,問禮於老聰。計其年紀,聘時已一百餘歲。孔子卒後百二十九年,謂周太史檐為老子,莫知其所終。其二篇之書,稱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不自生也。厥初生民,遺體相續,其死生之義可知也。或有谷神不死,是謂玄牝之言,由是世之好道者觸類而長之,以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觀天作讖,昇降斗星,隨日九變,與時消息,規矩三光,四靈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仙化,蟬蛻度世,自羲黃以來,世為聖者作師。班固以老子絕聖棄智,禮為亂首,與仲尼,道違,述《漢書古今人表》,檢以法度,抑、而下之,與楚子西同科。二者論之殊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延熹八年八月甲子,皇上尊德弘道,含弘光大,存神養性,意在凌雲,是以港心黃軒,同符高宗,夢見老子而尊祀之。于時陳相邊韶典國之禮,材.薄思淺,不能測度至人,辯是與非,按據書籍,以為老子玄虛守靜,樂無名,守不德,危高官,安下位,遺孔子以仁言,辟世而隱居,變易名姓,唯恐見知。夫日以幽明為節,月以虧盈自成,損益盛衰之原,倚伏禍福之門,天道惡盈而好謙。蓋老子所以見隆崇于今,為時人所享祀,乃其逃祿處微,損之又損之,顯虛無之清寂,先天地生,乃守真養性,獲五福之所致也。敬演而銘之,其辭曰:於惟玄德,抱虛守清。樂居下位,執祿不營。為繩能直,屈之可縈。三川之對,舒憤散呈。見機而作,需郊出炯。肥遁之吉,辟世隱聲。守一不失,為天下平。處厚不薄,居實含榮。楷式為重,金玉是輕。絕嗜去欲,還歸於嬰。浩然歷載,莫知其情。要以無為,大化用成。進退無恆,錯綜其貞。以知為愚,沖而不盈。·大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