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之,不待其言也,故曰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也。又經曰:行不言之教是也。然聖人之治,無以加於是乎,又道君歎其當代罕能行之,故曰天下希及之。
  名與身孰親章第四十四
  臣真述曰:名者祿位也,争者忘其身,貨者財寶也,貪者輕其死。夫名疏於身,身多於貨,雖甚愚者,猶必知之。及在得喪之間,與奪之際,則中智之徒盡未能免其惑也。故唯聖人能知戰鬬之可息,不争其名,知財貨之可足,不害其身,不多藏,不厚亡,是終厥身而辱殆所不能及,故可以長久也。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臣真述曰:夫聖人雖處萬全之地,亦不矜其成,常若虧缺,故其用也,終無弊敗之憂,雖居至滿之勢,亦不驕其盈,常自謙虛,故其用也永無窮困之厄,又直於其人,曲於其己,故曰若屈。藏其機微,用其質樸,故曰若拙。際其文詞,絕其給佞,故曰若訥。且此上文數節詳其大歸,終本於清靜之德,故引躁靜相形,寒熱相用之義以證之。夫清靜者,無為也,無為者,亦謂無為於兵戰之事,乃可為天下之長也。又經曰:我好靜而人自正,又曰: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皆此類也。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臣真述曰:夫去奔走之馬,糞荊棘之田,非有道歟。四郊多壘,戎馬生於其間,非無道歟。是以人君恣可欲於心,則天下之人皆得罪矣。嗜欲至而不知止足之分,則天下之人皆受禍矣。又人君所欲盡得,則天下悉罹於殃咎矣,必也上之人能知足之為足,則天下之人孰不常足矣。
  不出戶知天下章第四十七
  臣真述曰:夫人君則天效地,恭己正南面,無為於上,垂拱而已,無不為於下,各有司存,自然百度惟貞,萬物咸若,何必行而後知,見而後名,為而後成也。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臣真述曰:為學者謂傳習前王禮法,政令滋章,故曰日益也。為道者謂善閉七門,克持三寶,故曰日損也。夫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故曰損之。聖人之道,損有餘奉天下,故曰又損之。能用此道,自然以至於無為矣。夫聖人少思寡欲,偃武修文,自然無所云為也。又天下之利,知無不為,故曰而無不為也。又聖人為君常無為無事,以百姓心為心,乃可以取天下之心也。及其有事也,則以賦稅奪人之貨財,及其有為也,則以干戈害人之性命。夫如是,則親離眾叛,國滅人危,又何可以取天下之心哉,故曰不足以取天下。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臣真述曰:聖人以百姓心為心者,蓋所謂以欲從人之義也。人之不善,吾亦善之者,謂亦以道德教之,使之為善,故經曰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是也。又人之不信,吾亦信之者,言我信不足,使人不信,亦以道德教之,使之有信,故曰德信。又在猶察也,聖人察天下常惵惵然,不停不息,而為渾同其心,皆使去惡從善,是以百姓悉傾注其耳目而視聽聖人之恩意,而聖人咸子愛之,故曰皆孩之。既孩撫天下之人,則為人之父母明矣。豈有人之父母肯以干戈刑罰而欲害其子乎,必不然矣。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臣真述曰:動出為生,休入為死,十有三者,所謂四關之與九竅也。夫四關者,性命之源流,九竅者,嗜欲之門戶,源流則動靜存其節,門戶則啟閉有其時,順之所以長生,逆之所以致死。又存生者莫過於養,養過者復傷其生,故曰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善攝生者,謂聖賢也,伏以道君謙不自言,故曰蓋聞也。夫聖人之道,利而不害,物豈能傷,故雖之原陸,亦不畋獵而求遇兕虎以殺之,雖入軍中,亦不被帶甲兵而求殺其敵,是以終無角爪鋒刃之患者,以其能和光同塵,調養元氣,存綿綿之道,得生生之理,故曰夫何故以其無死地。又末世用兵置之死,欲求不死,其可得乎。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臣真述曰:夫乾道無情而生,坤德無情而畜,是以物得流形,勢得化成,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尊德貴,皆自然受天之爵祿也。其孰能有封建者乎,於是王侯則而象之,言王者當宜生畜長育成熟養覆萬物,而不失其時,仍不有其功,不恃其力,絕其宰割,息其鬬爭,夫如是,乃可謂合天之德也,故曰玄德。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臣真述曰:道始有名乃為天下母,王在域中,故象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言王者必當守道育物,塞聰蔽明,則永無勤苦危殆之事。又能見其微細之萌,而防杜之,乃可曰明。又能守其柔弱之道,必終得其強大矣。用其光,言耀德於外,歸其明,謂體道于中,治國治軍,無害於物,何殃之有,故曰襲常。襲猶密用也,言王者常當密用斯道而已。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臣真述曰:我者我侯王也,言侯王有能介然獨知行於大道,唯所施為之事,正當最可畏慎爾。言其大道坦然甚平易,而人不行,但好趨其斜徑,以求捷速之幸益,欲速必不達,故深戒之。又言朝廷公署雖甚掃除修潔,然而田野亦甚荒蕪,倉凜亦甚空虛,而戎臣武將不限有功無功,皆被服羅執,橫帶刀劍,屬厭飲食,多藏貨賄,專取不足之人,奉有餘之室,此誠所謂盜賊之矜誇,豈可謂大道也哉。此蓋道君深歎衰困之時,天下若此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