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純粹,天性高明,內懷真知,萬事自悟,雖能通知而不以知自矜,是德之上也。中下之士,受氣昏濁,屬性剛強,內多機智,而事夸大,實不知道而強辮,飾說以為知之,是德之病也。莊子曰:不知深矣,知之淺矣,弗知內矣,知之外矣,此亦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真知妙本,洞達杳冥,是以六通四闢,上下無常,悗然無心,釋然無累,而又常患。世俗妄執強知之病,動入死地,往而不返者,良可歎息。此明聖人慈心,獨能病患。世俗有此強知之病,其於聖德,何病之有,則是真知不病,而強知病矣。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夫聖人者,能知無知達道之機,損聰棄智,實無世病。慈仁哀憫,能病衆生之病者,以其自無病也。使其有病,又安能病衆生之病哉。莊子曰:人莫鎰於流水,而鎰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受命於地,唯松栢獨也。正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衆生,此先能正己,然後能正韋生,猶聖人不病,以其病病也。
  強知失道,觸冒致灾,灾數至而民不畏,故次之以民不畏威。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矣。
  夫世俗不畏天威國威,則大威至矣。大威謂死兆也。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夫人立身,以畏為本,若以小惡為無傷而不畏,積之盈貫,以致乎大威至而不可逃也。嚴君平曰:大威已至,乃始為善,當是之時,道德不能救,天地不能解,非天之罪也。樂高安大,負威任勢,忘憂失畏,不求於己。故憂於身者不恐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械於近者不悔於遠。
  無狎其所居,
  古本作狎,習也。所居謂所處也。言畏慎之人,凡居處當擇善鄰,無習惡友,清淨自守,卑退自持,灾禍莫干,形全神王,斯畏慎之深也。開元御本作狹者,謂寬其所居之處,不可強梁自處,在乎和光容衆,不逢於物也。舊說日神所居者心也。人當忘情去欲,寬柔其懷,使靈府閑豫,神棲於心,身乃存也。
  無獸其所生。
  馱,惡也。道所生形,故曰所生。夫人不可馱惡其道,當服勤尊仰,畏道畏天,則可永保元吉。若縱其欲,馱道慢德,禍不旋踵矣。舊說身所生者神也。人由神而生,所生謂神也。神明託虛好靜,人能洗心息慮,神自歸之。若嗜欲黷神,營為滑性,則神氣散越而生亡。故勸令無馱所生之神,以存長久之道也。
  夫唯不耿,是以不默。
  夫獨畏道畏天之士,惟精惟一,造次必於是,類沛必於是,安有歌惡怠惰之心,是以天道密祐,降之百祥,是故交相保愛而不狀惡也。開元御疏曰:惟精惟一者,《尚書·大禹模》 舜命禹踐位之詞也。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則難安,微則難明,惟精惟一,可以允執厥中也。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
  夫聖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省己心原,自知善惡。澡雪滌除,使塵垢不入其合,是之謂自知也。既而體道淵默,晝夜動行,不賈街才能,爚亂於物,恐其違理失當,同乎不畏威者也。
  自愛不自貴。
  聖人葆愛其身,知身乃大道之所生,不縱嗜好,畎惡息惰,傷於至理,虧損形神,是之謂自愛。若乃貪厚味美服,好色音聲肆,情性之所安,耳目之所娛,自貴而賤物,是狎其所居而不能清靜自守,豈畏慎於細微者也。
  故去彼取此。
  若去彼自見自貴之憍縱,取此自知自愛之畏威,得尊道奉天之理不猒惡於人,是故威罰外消,生道內足也。
  不為為惡務於勇殺,故次之以勇於敢則殺。
  道德真經藏室慕徹篇卷之九竟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卷之十
  碧虛子陳景元纂
  德經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剛決為勇,鈴果為敢,夫剛毅之人,無所畏忌,見威不懼,必果無迴,恃其兇頑,便施誅戮,故曰勇於敢則殺。夫懷道之士,饉於去就,檢身知退,靜順柔和,弗敢有為,不忍殺傷,故曰勇於不敢則活。
  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兩者謂敢與不敢,殺與活也。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以慈為實,而不樂殺人也。死者人倫之荼毒,含生之類皆惡之。勇於果敢者殺之道也。勇於慈仁者活之道也。若以此義守而不變,是未明天地殺生之權也。今日或利或害者,是於殺活有所未定邪。夫人為不善於顯明之處,人得而誅之。為不善於幽閑之所,鬼得而殺之。此雖大聖之慈,天道之仁,不能憫救也。若乃宥而赦之,必有反報之禍。夫有可以殺而殺之者,有可以活而活之者,有可以殺而不可殺者,有可以活而不可活者,有活之而為禍者,有殺之而為福者,何邪。然天之所惡,而人孰知其故。若非體真造化,安知禍福之端,利害之元,雖有聖人之明,猶難於勇敢之事,況非聖人而敢私心殺活哉。故猶難之也。嚴君平曰:凡此二功,勇敵敢均,計策外馳,射身相非,與天異意,與地異心,奮情舒志,各肆所安,或以千乘變為亡虜,或以匹夫轉為君王,故物或生之而為福,或生之而為禍,或殺之而為福,或殺之而為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