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此,實非道而為下士所重,故以為德而不笑。此豈可為道,故不足為道也。下十三句二。
  是以建言有之:
  以此虛忘柔弱,為下士所笑。故引古法言證成所笑之法,為是建言上聖法言也有之,則下文是也。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此是古聖法上士信而勤行,內心明而進修,外迹如闇若退。
  夷道若類。
  內心如道平夷,外迹不殊俗纇。有本作纇,謂節纇也。心平迹纇,與纇未殊。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谷者,虛容受納,上德類之。內心潔素,外如洿辱,德業廣備,迹似庸愚,
  故如不足。
  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偷,盜也。渝,變也。建立德行,如彼私竊,恐人知覺,意在藏名,因斥誇衒。有古本作輸,謂委也。又云愚也。又作揄,引也。奕云異此字者,非書義也。但老君大聖為俗說經,務在當機得意為善,豈假腐儒訓釋,然後成經,雖有輸揄,以偷義為正。渝又云淺色,內心純質,守道不移,外迹順時,隨物變易。言淺者其迹非穢非净,似青白難辯之象也。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此下四大,明道業成就方正也。行至正之道者,無小隅角,不修細行,細行妨道,小隅害正。大器者道心也。有為之物,雖大早成,無為道器,非久不成,故言晚成也。以此寬朝為暮望者。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大音謂詮道之言也。懷道者幾感後應,無問無言,問道者寡,故大音希也。因戒多言,懷道抱德,身崇質素,不事修節,故云無形。此戒飾容儀。下三句後。
  道隱無名。
  此明道體至道無形,人共不見,故言隱,無體可名,所以無名。衣被通生,強名大道,前八若四大皆法,此道外隱內明,以為宗旨。
  夫唯道,善貸且成。
  此明道用。夫,歎也。唯,獨也。歎美萬法之中,獨有道善能貸氣,成就萬物。言貸者暫借非長與也,且者權成非久固也,欲使蒙貸者不長往,得成者非久住,感貸荷成早來。有成有歸由乎貸,且之功文有深意善貸。
  道生章第五
  前明道唯善貸成就德業,此明道有神妙為生源成德生形,所以為次有四別,初明生物因由令識根本,次明凡愚妄惑向背情生,三明舉果戒因示其損益,四明強梁非命重最迷徒。四句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至無也,一妙有也。至無不無,能生於一。道是一體,一是道氣。氣因體生,故云道生一。道雖生一,還在一中,神用資通,麤妙異耳。一外本道,元無虧减。一者,元氣也,亦曰太和。以數言之謂之一,以德言之謂之和。為氣之始復云元。氣妙有不有,無色無聲,不有而有,能生於二。二者麤氣謂陰陽也。且一之為物也,從無涉有,至微至妙,理殊空寂,不得言無,器象未形,不可言有,包含萬象,混在其中,有神用能清能濁,清氣為陽,濁氣為陰,陰陽同出,故云生二。陰陽分判,一布二事,二外本一,全然若舊。二又生三,三者形質已具,謂天地人也。純陽清而為天,純陰濁而為地,和氣為人。和者一氣兼陰陽之妙,三合為和。若以和清濁而為天地人者,此便以三生三。今言二生三,生為和,是一氣布在二中,故唯言二。亦猶道遍三才,直以天地人為三,不可兼道為四。其天地人各懷陰陽和三氣備足,然天地人外,陰陽和本氣亦無耗損,其天地陰陽萬物,若無和氣不能自立,況能生物乎。已上從無適有,自妙向麤,謂之生非如今日以形相生也。其人始生而得和清濁二氣,虛凝聚結,化生成形,其神識即和道之精秀,與天地同受氣而生。故《西昇經》云:吾與天地分一氣而治,自守根本是也。三生萬物者,天地生萬物,人又生人,兼長養之,萬物成得遂性。自此之後,皆是陰陽交感,以形相生,故云三生萬物也。下五句二。
  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
  負,背也。抱,向也。冲,中也。人以背後為陰,故言負。心前為陽,故言抱。和氣在中,通貫陰陽,調和腑臟然後形神全具,故云冲氣以為和。草木從地而生,向天而長,同是負陰抱陽,等有和氣,但無識異耳。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此下明情欲萌生,愛惡斯起,則是眾生造業之始。孤、寡、不穀,眾人同惡,唯圖富貴以自益,人共不與,反更害之。王公取孤、寡以自目,人共愛之。下兩句三。
  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物者,人之總稱。王公以孤、寡自目,此自損也。終居富貴而益也。眾人損物利己益之也。自益招損眾人也。此文通結前後,下五句四。
  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亦,易也。俗人所教,莫不易我無為之法,而行有為之教,故心無謙損,命有夭殤。
  強梁者不得其死。
  勇悍果决,損人益己,自強若梁,眾物摧押,中途夭折,非理而亡,既非善終,不得其理而死。
  吾將以為教父。
  吾,老君也。父,本也。老君為強梁之徒,死不得免,故說自損抑之。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