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卷之二十
  唐玄宗御注并疏河上公嚴君平李榮注西華法師成玄英疏濛陽強思齊纂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章所以次前者,前章對辯剛柔,其陳損益,故次此章,舉水為喻,顯柔弱之能。就此一章,義開三別,第一起譬,喻明剛劣柔勝,第二合喻,嘆凡不能行,第三舉聖證成,示其正道。
  第一起譬,喻明剛劣柔勝。
  夫至德卑柔,莫過於水,大匠取則,賢人此心,東流于川,孔丘驚於逝者,南注于瀆,郭璞嘆其靈長。秋水初來,莫辯牛馬,冬冰始結,行聽狐狸。濟河泛於毛車,歸海乘於將筏。柔弱之德,大破堅強,白石鐺煮石成泥,黃金寵煉金成粉,皆水之力,無物能加,為天下主,必稱孤寡,受國之垢,誠謂吉祥。說魚不欲於身肥,乘鶴必資於體瘦。君子以淡交比德,明靈用傾酌標心。臣能懷忠,呼風召雨,婦若恭孝,庭泉自流。其大矣哉,水之為義也。言人為行,須處恬和,不得以我臨人,必委蛇而順物,水性清鑒,吾將德焉。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
  之能勝。
  御注:以堅破堅,必兩堅俱損。柔擊強者,則強損柔全,故用攻堅強,其無以易於水者矣。○御疏:水之為性,善下不爭,動靜因時,方圓隨器,故舉天下之柔弱者,莫過於水矣。而攻堅強莫之能勝者,夫水雖柔而能穴石,石雖堅而不能損水,若以堅攻堅,則彼此而俱損,以水攻石,石損而水全,故知攻堅伐強,無先水者,故云莫之能勝。○河上公曰:天下柔弱,莫過於水,在圓中則圓,在方中則方,壅之則止,次之則行。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能懷山襄陵,磨鐵銷銅,莫能勝水而成功也。○榮曰:觀之於一切,總之於萬有,柔弱之至者,水之為最也。銷金石,破丘陵,無能過水,水最勝也。破堅強法,水既為勝,故不可易之。理身者若能以謙為德,以道為用,必可破之於強敵,誰之於驍雄,而道最為先,故無易於道也。修身者能守雌柔之至,自破剛強之人,我解宅虛靜之至理,妙絕是非之交爭,唯道為勝,無以代之。○成疏:物性柔弱無過於水,天下堅強莫先金石,然水雖柔弱,利用無窮,攻擊堅強,莫在先者,無為破有,其義亦然。
  其無以易之。
  御疏:夫水雖至柔,用攻堅強之物,無能易之者,豈不以其有不爭之德,無守勝之心乎。理國修身,亦當如此。○河上公曰:夫攻堅強者,無以易於水。○成疏:言水能攻擊,自然不易之事,無為破有,萬代不刊之衍。
  第二合喻,嘆凡不能行。
  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御注:柔弱之道,勝於剛強,天下人莫能知,此道不能行。○御疏:柔弱之道,勝於剛強。天下之人,皆知此義,但惑於自賢,以己為尚,無能行其所知者,故云不能行。○河上公曰:弱之勝強,水能滅火,陰能消陽。柔之勝剛,舌柔齒剛,齒先舌亡。天下莫不知,知柔弱者久長,剛計,強者折傷。莫能行,恥謙卑,好強粱也。○榮曰:多好剛強,少存柔弱,不能謙退-’競處物先也。○成疏:水能攻於金石,故知柔勝於剛強,此乃愚智同知,而舉世無能依行者也。
  第三舉聖證成,示其正道。
  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
  御注:引萬方之罪,是受國之垢。獨稱孤寡不穀,是受國之不祥。其德如此,則社稷有奉也。○御疏:舉聖人之言,證成上義.’此即能行以柔勝剛之行者。垢,穢辱也。言人君能含受垢穢,引萬方之罪在己,則人仰德美,而不離散,社稷有奉,故云是謂社稷主也。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者,祥,善也,人君能謙居用柔,受國之不善,稱孤寡不穀,則四海歸仁,是謂天下王矣。○河上公曰:故聖人言,謂下事也。受國之垢一提姍社稷之主,人君能受國之垢濁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則能長保社稷,為國君主也。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君能引過自與,代民受不祥之殃,可以王有天下也。○嚴曰:忍人所醜戶受。人所惡,當民大禍,不以為德,計在喪國,不失天心,慮在殺身,不失泯福,夫如是者,天地與之俯仰,所加者亡,所圖者服,天下蕩蕩,并為一域,向風仰化靡不蒙澤。○榮曰:體柔弱之道,則物無不包。悟幽玄之境,則事無不納。含非遏惡,受國之垢也。罪己責躬,受國不祥也。適可以為物主,故言天下王也。此言反於俗而合於道,故云正言若反也。垢,穢也,祥,善也。修身者雖復歷之於穢净,穢净兼忘,經之於善惡,善惡同合,照一理之元寂,建萬境之皆空,可以成道為法王也。以俗觀之,垢諍善惡,心為有。以道觀之,并悉是空,故云反也。○成疏:是以聖人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國,邦域也,垢,辱也。言體道之主,處於人世,謙退柔弱,達於違從,身受屈辱,而不與物爭,故堪為社稷主,以牧蒼生。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故不祥猶不善也。言聖人靈鑒虛通,達於善惡,若有不祥之事,輒自責躬,引過歸己,此可為天下君王也。湯自焚千里來雲,即其事也。前言社稷可寄諸侯,後舉天下宜屬天下。
  正言若反。
  御注: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