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賤為本,若禹稷躬耕,舜陶河濱,周公下白屋也。○節解曰:謂人求-長生,當以元氣為母,故日本也。○疏:貴,尊高也。賤,卑下也。得一之君,故能謙下,失道之主,叉致驕矜,故知驕矜是下賤之基,謙卑是尊高之本,校量得失,故有斯戒。
  高必以下為基。
  註:言必欲尊貴,當以下為本基,猶築牆造功,因卑成高,下不堅固,後必傾危也。○節解曰:謂道人養精補腦,當用丹田為主,故為基也。○顧日:夫言高以下為基者,貴非自貴,由乎賤者所崇,高非自高,綠於下者所載。然則貴因賤立,得不以賤為本乎。是以智者務本,故居謙而不危。愚者殉末,故窮高而自墜。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
  註:言孤寡者,喻孤獨也。不轂,喻不能如車轂為衆輻所奏也。王侯至尊貴,能以孤寡自稱,此非以賤為本乎。以曉示於人也。○疏:不轂,猶不善也。王侯貴人智慧,聰達體知,傲是喪身之本,謙是貴盛之基,故撫接下凡,以卑自牧,乃稱孤寡不轂。○顧曰:所以言不轂者,不善也。謂德非物宗,不能總眾之辭,凡上三者,皆人之所惡,而侯王自以為稱,豈非以賤為本乎。
  此其以賤為本也,非乎?
  註:言非乎者,蓋是嗟嘆假問之辭云耳。○節解曰:非謂其道是元一歟。
  故致數車無車。
  註:致,就也,人就車數之,為輻為輪為轂為衡為轅為軸,無有名為車者,故成為車。以喻侯王不以尊號自名,故能成其貴。○疏:箱襲轂輞,假合而成,徒有車名,數即無實,五物四大為幻亦然,所以身既浮虛,貴將安寄,是以處貴應須謙下。○蔡曰:所言譽者,毀譽也。言有道王侯,卑以自牧,既忘貴賤,亦一毀譽,故人數數譽揚,言其有德,亦不以為貴,數數毀敗,言其無道,亦不以為賤。○顧曰:言行人君子善以道德功行建立身心,無德可彰,無迹可顯,則深根固蒂,不為是非,欲惡之所抽拔也。
  不欲球綠如玉,落落如石。
  御曰:琭琭,玉貌,落落,石貌。以賤為本也。
  反者道之動,
  註:此明權也,反者取其反經合義。反經合義者,是聖人行權,行權者是道之運動,故云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也。
  註:此明實也。弱者取其柔弱雌靜,雌靜者,是聖人處實。處實者,是道之常用,故云弱者道之用也。
  天下萬物生於有,
  註:天下萬物皆從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於有。
  有生於無。
  註:天地神明,蜎飛蠕動,皆從道生,道無形象,故言生於無也,此言本勝於華,弱勝於強,謙虛勝盈滿也。○御曰:夫實之於權,猶無之生有,故行權者貴反於實,用有者必資於無,然至道沖寂,離於名稱,諸法性空,不相因待,若能兩忘權實,雙泯有無,則數輿無輿,可謂超出矣。○疏:有,應道也,所謂無一之氣也。元一妙本,所謂冥寂之地,言天地萬物,皆從應道有法而生,即此應從妙本而起。妙本即至無也。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註:上士聞道,勤苦竭力而行之。○疏:上機之人,智慧聰達,一聞至道,即悟萬法皆空,所以勤苦修學,遂無疑怠。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註:中士聞道,治身以長生,治國以太平,欣然而存之,退見財色榮譽,惑於情欲,而復亡之。○御曰:中士可上可下,故疑惑,則若存若亡。○疏:中機智暗,照理不明,雖復聞道,未能妙悟,若斂情歸定,即時得虛心,纔涉世塵,則滯於有境,與奪不定,故云存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註:下士貪狠多欲,見道柔弱,謂之恐懼,見道質樸,謂之鄙陋,故大笑。○疏:下機之人,機性愚鈍,聞真道玄遠,至言弘博,心既不悟,謂之虛誕,遂生誹謗,撫掌大笑也。
  不笑不足以為道。
  註:不為下士所笑者,不足名之為道。○疏:不為凡人所笑,不足稱為聖道。
  是以建言有之:
  註:建設之道也。設言已有道,當如下六句。○疏:建,立也,言上士所行之道,建在下文有之,則明道若昧等是也。
  明道若昧,
  註:明道之人,若闇昧無所見知也。○疏:昧,暗也。照達真道之人,昧迹同俗,不顯其明,若愚昧也。
  進道若退,
  註:進取道者,若退不及也。○疏:大學之人,不見其逵,內雖進修,外若衰退。
  夷道若類,
  註:夷,平也,大道之人不自別殊,若多比類也。
  上德若谷,
  註:上德之人若深谷,不恥濁濕也。○疏:勝尚道德之人,與太虛等量,故能包容萬物,若彼空谷也。本欲有作俗字者,言能忘德,不異囂俗也。
  大白若辱,
  註:大潔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顯也。○疏:白,潔净也。辱,污辱也。言大潔白高行之人,和光同塵,不耀於物,故能混迹揚波,若污辱也。故東方生潔其道而穢其迹,即斯義也。
  廣德若不足,
  註:德行廣大之人,若頑愚不足也。○御曰:大成而執謙也。○疏:言懷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