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可彰也。夫載之以大道,鎮之以無名,則物無所尚,志無所營,各任其貞,事用其誠,則仁德厚焉,行義正焉,禮敬清焉。棄其所載,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聰明,仁則誠焉,義其競焉,禮其爭焉。故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義之正,非用義之所成也。禮敬之清,非用禮之所濟也。載之以道,統之以母,故顯之而無所尚,彰之而無所競。用夫無名,故名以篤焉。用夫無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舉其末,則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華不作。故母不可遠,本不可失。仁義,母之所生,非可以為母;形器,匠之所成,非可以為匠也。捨其母而用其子,棄其本而適其末,名則有所分,形則有所止。雖極其大,必有不周;雖盛其美,祕有患憂。功在為之,豈足處也。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昔,始也。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合以居成,居成則失其母。故皆裂發歇竭滅蹷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
  各以其一,致此清、寧、靈、生、貞。
  天無以清將恐裂,
  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則清不失,用清則恐裂也。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無用其功,恐喪其本也。
  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蹙,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清不能為清,盈不能為盈,皆有其母以存其形。故清不足貴,盈不足多。貴在其母,而母無貴形。貴乃以賤為本,高乃以下為基,故致數譽乃無譽也。玉石琭琭珞珞,體盡於形,故不欲也。
  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有以無為用,此其反也。動皆知其所無,則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動也。
  弱者道之用。
  柔弱同通,不可窮極。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
  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有志也。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建猶立也。
  明道若昧,
  光而不耀。
  進道若退,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夷道若纇,
  纇,土內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執平以割物,其平不見,乃更反若纇土內也。
  上德若谷,
  不德其德,無所懷也。
  太白若辱,
  知其白,守其黑,大白然後乃得。
  廣德若不足,
  廣德不盈,廓然無形,不可滿也。
  建德若偷,
  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
  質真若渝,
  質真者,不矜其真,故渝。
  大方無隅,
  方而不割,故無隅也。
  大器晚成,
  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別也。故必晚成也。
  大音希聲,
  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
  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
  大象無形,
  有形則有分,有分者不溫則炎,不炎則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凡此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則為大象,而大象無形。在音則為大音,而大音希聲。物以之成,而不見其成形,故隱而無名也。貸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貸之則足以永終其德,故曰善貸也。成之不加機匠之裁,無物而不濟其形,故曰善成。
  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於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已謂之一,豈得無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從無之有,數盡乎斯,過此以往,非道之流。故萬物之生,吾知其主,雖有萬形,冲氣一焉。百姓有心,異國殊風,而得一者,王侯主焉。以一為主,一何可舍?愈多愈遠,損則近之,損之至盡,乃得其極。既謂之一,猶乃至三,况本不一,而道可近乎?損之而益,豈虛言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我之非強使人從之也,而用夫自然,舉其至理,順之必吉,違之必凶。故人相教,違之必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違之也。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強梁則必不得其死。人相教為強梁,則必如我之教人不當為強梁也。舉其強梁不得其死以教耶?若云順吾教之鈴吉也,故得其違教之徒,適可以為教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