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95-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注-汉-河上公-第19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戒彊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
  人生含和氣,抱精神,故柔弱。
  其死也堅強。
  人死則和氣竭,精神亡,故堅強。
  萬物草木之生柔脆,
  和氣存也。
  其死也枯槁。
  和氣散也。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以上二事觀而知之,堅強者死,柔弱者生也。
  是以兵強則不勝,
  強大之兵輕戰樂殺,毒流怨結。弱為一強,故不勝也。
  木強則共。
  木強大則枝葉共生其上。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興物造功,大木處下,小物處上。天道抑強扶弱,自然效也。
  天道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天道暗昧,舉物類以為喻。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言張弓和調之如是,乃可用也。夫抑高與下,損強益弱,天之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道損盈益謙,天道以中和為上。
  人之道則不然,
  人之道與天道反。
  損不足以奉有餘。
  世俗之人損貧益富,奪弱與強。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10?唯有道者。
  言誰居有餘之位,自省爵祿以奉天下不足者,唯有道德之君而能行之也。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
  聖人為德施惠,不恃望其報。
  功成而不處,
  功成事就,不處其位。
  其不欲見賢。
  不欲人知己之賢。匿功不居榮名,畏天損有餘。
  任信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
  言水柔弱,圓中則圓,方中則方,擁之則止,决之則行。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水能懷山裹陵,磨鐵銷銅#11。莫能勝水而以成其功也。
  以其無能易之。
  夫攻堅強者,無以易於水。
  故柔勝剛,
  舌柔齒剛,齒先舌亡。
  弱勝強,
  水能滅火,陰能消陽。
  天下莫不知,
  知柔弱者久長,剛強者折傷。
  莫能行。
  恥謙卑,好強梁。
  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人君能受國之垢濁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則能長保社稷,為一國之君主。
  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
  君能引過歸己,代民不祥,則可以王天下。
  正言若反。
  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為反言。
  任契第七十九
  和大怨,
  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以相和報也。
  必有餘怨,
  任刑者失人情,必有餘怨及於良人。
  安可以為善。
  言一人吁嗟,則失天心,安可以和怨為善也。
  是以聖人執左契,
  古者聖人執左契,合符信也。無文書法律,刻契合符以為信也#12。
  而不責於人。
  但刻契為信,不責人於他事也。
  有德司契,
  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
  無德司徹。
  無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人所失。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無有親疏,唯與善人,則與司契同也。
  獨立第八十
  小國寡民,
  聖人雖治大國,猶以為小國,示儉約,不為奢泰。民雖眾,猶若寡乏,不敢勞。
  使有什伯,
  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貴賤不相犯也。
  人之器而不用。
  器謂農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徵實奪民之時。
  使民重死,
  君能為民興利除害,各得其所,則民重死而貪生也。
  而不遠徙。
  政令不煩則安其業,故不遠遷,其常處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清靜無為,不作煩華,不好出遊娱。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無怨惡於天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去文反質,信無欺也。
  甘其食,
  甘其蔬食,不魚食百姓也。
  美其服,
  美其惡衣,不貴五色也。
  安其居,
  安其茅茨,不好文飾之屋。
  樂其俗。
  樂其質朴之俗,不轉移。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相去近也。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其無情欲。
  顯質第八十
  信言不美,
  信言者,如其實也。不美者,樸且質也。
  美言不信。
  滋美之言者,孳孳之美辭。不信者,飾偽多空虛也。
  善者不辯,
  善者,以道修身也。不辯者,不文彩也。
  辯者不善。
  辯者,謂巧言也。不善者,舌致患也。土有玉,掘其山;水有珠,濁其淵;辯口多言者,亡其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