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帝德遐被,何用璧馬之為乎?輔相者,輔毗也,相助也。亦云視其善惡也。天子象四輔之星以立輔相,輔其闕失,相其禮儀,導以道德,贊以政化也。先牛十二者,《春秋》僖公三十三年,晋師伐鄭,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出師於弊邑,敢犒從者。不腆幣賦,為從者之淹,止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告于鄭,因有備焉。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
  注:何,問辭也。
  疏:舉古證今,令物生信。古人即前寶道人也。問其所以寶貴,此道其意何也。
  義曰:拱璧不足以為貴,駟馬不足以為珍。自古及今,唯貴於道者,何也?老君將明道之功用,和寧天地,齊佐邦家,行之則理,違之則亂,重顯其利物之義。更自詳問貴此道者何。
  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注:道在於悟,不在於求,不如財帛可以日日求而得,故云不日求以得。既悟則無罪累,豈得有罪方求免耶?故可為天下貴爾。
  疏:此答釋貴道之意,不日求以得者,言道在於悟,悟在了心,非如有為之法,積日計年,營求以致之爾。但澄心窒俗,則純白自生也。故云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者,夫妄心起染,則業累斯生。若悟道虛心,則罪因自滅。豈如執滯之人,動生悔吝,嬰彼罪罰,方求免耶?以是之故,故為天下善人之所寶貴。
  義曰:道之所以為天下貴者,頓悟而得,不在營求,纔遣妄心,即通正道。妄心既遣,塵累亦消,求可以得,罪可以免,故天下所共寶貴。老君以至道玄邈,了悟者稀,發問贊明,欲其悟入。且為俗學之士尚輕尺璧,而重寸陰。豈至道之君不崇妙本希微之功,而貴合拱結駟之物乎。
  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之四十二竟
  #1史供有言曰:檢《左傳》襄公十四年,『供』作『佚』。
  #2畏天之畏:檢《詩經》,作『畏天之威』。
  #3楚申公叔侯成之:檢《左傳》,『成』當作『戍』。
  #4文公十四年秋:檢《左傳》,『十四年』當作『十三年』。
  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之四十三
  唐廣成先生杜光庭述
  為無為章第六十三
  疏:前章明妙本沖奧,坐進是輔相之門。此章明玄默無為,息怨成修證之行。首標坐忘絕欲,次示杜患防萌。後是以下舉聖人之德,以申結勸爾。○義曰:前以不貴璧馬之翫,進道為理化之源,頓悟即通玄,通玄即無咎,此乃無為無事,味道守常,自無怨嫌,寧勞德報,不為難大輕寡之過,故合道以無尤。此欲使人君貴道而體無為,率身而弘清靜也。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疏:為,造作也。修道行人,坐忘去欲,心無造作。凡所施設,功與化冥,於為非為,故曰無為。此明心也。即事不滯,故於事而無事,此明身也。即味不耽,故於味而無味,此明口也。三業既净,則六根塵自息矣。
  義曰:夫人之稟生,即有三業。心業所起,有用而無形,凡所作為,起於心也,無為則心業净矣。身業所起,有用而有質,所執之事關於身也。無事則身業净矣。口業所起,有言有味,故所知之味非道之言,由於口也。無味忘言則口業净矣。既無三業,自息諸塵,塵累清靜,脗契真道,此行人所修爾。夫理國之無為者,不滯於有作,則三時不奪,萬姓不勞,垂拱握圖,超然宴處矣。無事者不勤力役,不務軍功,無瑤臺瓊室之華,無阿房虎祁之麗,則卑宮茅宇,人力存矣。無味者不酣於酒,不味於珍,飛走遂其生,水陸全其命,菲食自安矣。忘言者正身化下,言令不煩,澹爾無營,兆人自化。如此,則符於無為之道也。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注:於為無為,於事無事,於味無味。假令大之與小,多之與少,既不越分,則無與為怨。若逐境生心,違分傷性,則無大無小,皆為怨對。今既守分全和,故是報怨以德。
  疏:夫大小之為,多少之事,苟涉有為之境,無非怨對之偉。若能體彼無為,捨玆有欲,悟真實相,無起滅心,自然怨對不生,可謂報怨以德。
  義曰:人君於為不為,於事無事,恬然自得,獨與道游,下無怨咨,邊無戈甲。設有肆逆,必自馴柔,舞干羽而格有苗。斯乃報怨以德矣。修身者,三業既净,眾惡不生,物莫能干,豈有怨怒?既無怨怒,專任清虛,亦乃報怨以德也。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注;肆情縱欲者,於為無不難,於事無不大。今欲圖度其難,營為其大,當須於性未散,於其分未越,則是於其易細矣。
  疏:圖,謀度也。為,營也。夫情欲傷性,皆生於漸,無不始於易,而終成難,初於細,而後成大。若謀難於難,為大於大,禍亂已作,縱欲圖而為之,將無益於患難也。
  義曰:無事無為,固不為難大之事矣。皆萌心之際已息機緣,既不為之於大於難,不俟制之於細於易,此理心則虛寂,理化則安貞也。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注:明上文所以預圖為也。
  疏:作,起也。此疊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