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魚鼈歸焉。故海不讓東流,大之至也。
  是以聖人
  《通玄經》曰:江海處地之不足,故天下歸之奉之。聖人卑謙辭讓者,見下也。見下,故能致其高,矜者不立。《南華經》曰:昔者堯舜讓而帝之,湯武争而王之,白公争而滅之。
  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通玄經□道德篇》曰: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天下必效其歡愛,莫不推讓。
  欲先人,以其身後之。
  《通玄經》曰: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天下進其仁義,而無苛氣。
  是以處上而人不重,
  《通玄經□道原篇》曰:是以處上而人不重,居前而人不害,天下歸之,姦邪畏之。
  處前而人不害。
  《通玄經》曰: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人不害。雖絕國殊俗,蛆飛蠕動,莫不親愛也。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通玄經》曰:即天下樂推而不厭,無之而不通,無往而不遂,故為天下貴。
  以其不争,
  《通玄經□自然篇》曰:古之善為君者,法江海為下也。江海窪下不争,百川歸之,故莫能與之争。故道不以雄武立,在天下推己,不在於自取。不争,故莫能與之争。
  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通玄經》曰:常人之道多者不與,聖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以其不争於萬物也,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此章《通玄經》言:夫道者,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含陰吐陽,而章三光。日月以之行,山以之高,淵以之深,禽以之飛,獸以之走,麟以之遊,鳳以之翔。以卑取尊,以亡取存,以退取先。夫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上古聖人守柔弗強,退而勿有,不敢驕奢,功名自化,故能成其王。可以長久,三寶廣大也。
  天下皆謂我道大,
  《通玄經》曰:我道無為,無所私受也。
  似不肖。
  《通玄經》曰:我德含愚,而容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通玄經》曰:古之善為君者,法江海無為,處不肖之地,故為天下王。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通玄經》曰:古者聖王聰明智惠,守之以愚,無為而天下治。
  我有三寶,
  《通玄經》曰:我道有三寶,以卑取尊,以儉取廣,以退取先。
  保而持之。
  《通玄經》曰:夫道者,以其保之。
  一曰慈,
  《通玄經》曰:天地之道,大以小為本,卑以自衛。
  二曰儉,
  《通玄經》曰:天地之道,多以少為始,儉以自固。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通玄經》曰:天地之道,先以後為主,後以自讓。
  夫慈,故能勇;
  《通玄經》曰:上古聖人法道之卑者,所以自下也。卑則尊,此天道之所成也。
  儉,故能廣;
  《通玄經》曰:上古聖人法道之儉者,所以自少也。儉則廣,此天道之所成也。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通玄經》曰:上古聖人法道之退者,所以自後也。退則先,此天道之所成也。
  今捨其慈且勇,
  《通玄經》曰:末世人性好強而惡弱,而不知失,強梁者亡。
  捨其儉且廣,
  《通玄經》曰:末世人性好奢而惡儉,而不知失,驕奢者亡。
  捨其後且先,
  《通玄經》曰:末世人性好先而惡後,而不知失,争先者喪。
  死矣。
  《通玄經》曰:勇強之本,務在卑弱;廣用之本,務在儉約;争先之本,務在謙退。三者既失,國家喪亡。
  夫慈,以戰則勝,
  《通玄經》曰:故道不以堅強勝,在天下自服,不在於自取,柔弱則勝。
  以守則固。
  《通玄經》曰:末世城高池深,不足以為固。善守者,無與禦。
  天將梂之,
  《通玄經》曰:天之道損盈而益寡。《洞靈經》曰:道德盛則鬼神助,可謂有德者也。
  以慈衛之。
  《通玄經》曰:世治則以義衛身,世亂則以身衛義。
  善為士者章第六十八
  此章《南華經》言:魏武侯謂徐無鬼曰:吾欲愛民而為義偃兵,其可乎?徐無鬼曰:君兵如鶴列於麗譙門之間,陣無以徒驥於錙壇之宮,豈為偃兵?古者無藏逆於得,無以巧勝人,不以謀勝人,不以戰勝人。今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和與吾神者,其戰不知孰善?勝之惡乎在?君若勿已,為脩胸中之誠,以應天地無為之情而不攖撓。夫民死已脫矣,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古之善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用賢不争,天下太平也。
  善為士者不武,
  《洞靈經》曰:甲兵不足以恃強。
  善戰者不怒,
  《通玄經》曰:古善用兵者畜其怒,怒畜而威可立也。
  善勝敵者不争,
  《通玄經》曰:善戰者無與鬬,乘時勢,因民欲,而天下服。
  善用人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