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經》言:夫道沖和之氣,和養萬物也。無所不在,是處有之。在螻蟻蠢物,無不養育,何其道下挫其銳邪?在瓦甓土石,無不成就,何其道愈甚散其紛邪?在稊稗草木,無不生成,其道愈下和其光耶?在屎溺糞壤,不揀穢汙,同其塵也。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大象乃誰氏之子,象帝之先天,象道氣也。
  道沖
  《通玄經》曰:大道陰陽和氣澄清。
  而用之,
  《通玄經□微明篇》曰:道沖而用之,又不滿也。
  或不盈。
  《通玄經》曰:道者,和氣沖而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南華經》曰:天道沖和之氣生成萬物也,無所不在,是處有之。
  挫其銳,
  《通玄經》曰:夫道挫其銳者,無暴惡也。
  解其紛,
  《通玄經》曰:夫道解其紛,無爭亂也。
  和其光,
  《通玄經》曰:夫道和其光者,無怨逆也。
  同其塵,
  《通玄經》曰:夫道和其塵,同塵穢也。
  湛兮似或存。
  《通玄經》曰:天以之清,湛然澄靜。
  吾不知誰之子,
  《南華經》曰:吾不知其誰氏之子。
  象帝之先。
  《南華經》曰:冉求問於仲尼曰:未有形道之子孫而以有形天地子孫,可乎?仲尼曰:可有形先天地生者,皆物邪?物於物者,道非物物。
  天地章第五
  此章《南華經知北遊篇》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古聖人者,原天地無為之美,達萬物自然之理,是故聖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無為之謂也。不教仁義小成、有為多言之事,以百姓為草狗,隨聖人之風聲自然偃化,天下治也。
  天地不仁,
  《通玄經□自然篇》曰:天地之道,以德為主,道為之命,物以自正。至微其內,不以事貴,不須禮而莊,故道立而不教,明照而不察。道立而不教者,不奪人能也。明照而不察者,不害其事也。夫教道者,逆於德害於物,故陰陽四時五行同道而異理,萬物同情而異形,智者不相教,能者不相受,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以萬物為芻狗;
  《通玄經》曰:天地非有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陰陽四時非生萬物也,雨露時降非養草木也,神明接,陰陽和,萬物生矣。
  聖人不仁,
  《通玄經》曰:聖人立法以導民之心,各使自然,故生者無德,死者無怨。夫慈愛仁義者,近狹之道也。狹者入大而迷,近者行遠而惑。聖人入大不迷,行遠不惑,常虛自守,可以為極,是謂天德。故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以百姓為芻狗。
  《通玄經》曰:百姓聽上如草從風,其於化也若風之靡草。
  天地之間,
  《南華經》曰:地籟則眾竅是也。夫籟者,大塊噫氣,其名為風,吹萬不同,而使其自然也。咸其自取,萬物怒號者,其誰使耶?
  其猶棄籥乎?
  《南華經》曰:人籟則比竹是已。風唯無作,作則萬物鳴號,動而為聲也。冷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猶吹人籟比竹管籥之聲乎。
  虛而不屈,
  《通玄經》曰:上聖法天虛靜無為,治天地之道也。知虛靜之道,乃能終始,是謂天地也。
  動而愈出。
  《沖虛經》曰:唐之治天下,遊於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唐喜問曰:誰教爾為此謠言乎?童兒曰:古詩也。
  多言數窮,
  《通玄經》曰:後世民知書而道衰,知數而德衰,任數者勞而無功,書數者人言之所生也。言出於智,智者詐偽,不知於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沖虛經》曰:齊魯多機巧,有善書數者。
  不如守中。
  《通玄經》曰:為教之本在去小成。體道者,佚而不窮,神化無為,天下相應微矣,此所謂天地不言之教,芒乎大哉。後世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大道無為,天地不言之教矣。
  谷神章第六
  此章《南華經》言:大道無形,有情鬼神帝,生天生地。天得一氣,清虛主其運也,地得一氣,安寧處其甩也。故天地谷神不死,是謂陰陽玄牝造化之神。玄牝,陰陽之門戶,是運天地根。天則綿綿若存,地則用之不勤。道,天地之根也。
  谷神不死,
  《沖虛經》曰:天地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四時爾,谷神不死。
  是謂玄牝。
  《沖虛經》曰:大道常生常化,無物不生,無物不化,陰陽爾,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
  《沖虛經》曰:大道陰陽,疑獨其道不可窮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沖虛經》曰:天地四時,往復其際不可終,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
  《沖虛經》曰:綿綿若存。《通玄經》曰:大道至神,綿綿若存,故能天運。《南華經》曰:天其運也。
  用之不勤。
  《沖虛經》曰:用之不勤。《南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