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境鑒人,機性大小淺深,無不悉知為智。自知己身宿命,善惡三世報應,無不明了為明。
  《經》言見小曰明。小者性之微。又知常曰明。常者命之正。人自知性命,歸根復命,不為物蔽,可謂明矣。人徒知天地萬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歸本,是大不知也。
  勝人者有力,
  王元澤曰:力可以勝人,而不可以勝己也。
  語曰:羿善射,奡盪舟,皆以力勝人者也。勝之字從力,在下,力不足尚也。
  自勝者強?
  王元澤曰:自勝者,克己從道,能專氣者也。
  孔子曰:根也慾焉,得剛不能,自勝者也。
  楊子言:勝己之私之謂克。人能克己勝利欲之私,此所以為強也,非強梁之強,乃守柔之強。
  知足者富。
  唐明皇曰:知止足者無貪求,可謂富矣。
  王元澤曰:性分之內,萬物皆足。窮居不損,大行不加,而愚者或合至貴而徇腐餘,故知有萬之富,則輕天下而不顧矣。此真富也。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豈非富乎。
  此上一說知止足之分為富。次一說取於一性而足。
  強行者有志。
  舒王曰:上士聞道,強而行之,故強行者有志也。
  或志於高名,或志於厚利,非所謂志也。惟強行於道,斯可謂有志之士。
  不失其所者久。
  河上公曰:人能自節養,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氣,則可長久。
  王元澤曰:性不為物遷則久矣。此盡性也。河公說養精。元澤說養神。二說合而為一則妙矣。易怛久也,君子以立不易方。不易方者,不失其所也,故能久。
  死而不亡者壽。
  王弼曰:雖死而以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壽。身沒而道猶存,況身存而道不卒乎。
  陸希聲曰:身死而道不亡,故謂之壽。
  王元澤曰:賢人死曰鬼,盡其道以反真者也。聖人死曰神,未嘗死未嘗生也。愚人死曰物,雖生猶死爾。盡道養神之人,雖形體萬變,而真性湛然,無所終極,可謂壽矣。此至於命也。
  陸佃曰:列子之不化,莊子之不死,佛氏之不滅,與此同意。是以聖人之生也。與死同謂之神。聖人之死也,與生同謂之壽。言其生死之未始有異也。夫惟生死同狀而萬物一府,故夫身如蜩甲蛇蛻寓之而已矣。蓋蜩之甲已死而其蜩未嘗亡,如蛇之蛻已腐而其蛇未嘗喪,何則,其真者雖死不滅也。曰:夫至人不焚於火,不溺於水,虎不能搏,兕不能觸,乘虛不墜,觸石不礙,而未嘗有死。則又曰:死而不亡何也,蓋聖人之於時,隨之而已。時之所當行,聖人不強避。時之所當止,聖人不強為,視其天而已。故有能之而能不為之,是以有生而不死,有死而不亡者也。
  嚴遵曰:夫立身經世,興利除害,接物通變,莫廣乎知人。攝聰畜明,建國於民,達道之意,知天之心,莫大乎自知。柄政履民,建法立儀,設化施令,正海內,臣諸侯,莫貴乎勝人。奉道德,順神明,承天地,和陰陽,動家守國,使民佚樂,虔順恭謹,慈孝畏法,莫高乎知足。游神明於昭昭之間,恬惔安寧,尊顯榮華,莫善乎得志。任官奉職,事上臨下,成人之業,繼人之後,施之萬民,莫急乎久。天地所貴,羣生所恃,居之不厭,樂之不止,萬福並興,靡與爭寵,莫美乎壽。功用備成,不名己有。
  蘇子由曰:世有生物,而不辭者,必將名之,以為己有。世有避物,而不有者,必將辭物而不生。生而不辭,成而不有者,唯道而已。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一本作衣被
  河上公曰:道雖愛養萬物,非如人君有所收取。
  蔡子晃曰:作衣被衣,被者覆育也。雖覆育萬物,故不為主,似若微小。
  常無欲,可名於小。
  呂吉甫曰:凡物之大者則不可名於小,小則不可名於大,是道也。以其可以左右也。故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夫惟不居,不為主,故常無欲。常無欲,則妙之至者也。故可名於小。
  王元澤曰:此所謂小,乃真大也。且以體道者,譬之欲慮不萌,怕然內一,豈非小乎。《易》曰:復小而辨於物。
  萬物歸之不為主,可名於大。
  王元澤曰:有意於主則反與物對,唯其主萬物而未嘗有意,乃所以充塞無外而莫能離。
  道復於至幽則小,而與物辨,顯於至變則大,而與物交。與物辨,故覆萬物而不示其宰制之功,而不為主,故常無欲可名於小。所謂復小而辨於物也。與物交,故包容萬物而莫窺其歸往之進,而不知主,可名於大。夫道非小大之可名也。云可名者,道之及乎物者爾。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成玄英曰:明體道。聖人忘我存物,靜退謙恭,終不為大。只為先物後己,忘於功大,故為眾聖之長,獨居三界之尊,而成其大。
  杜光庭曰:聖人愛民恤物,巨細申恩,若可名於小矣。任物隨性歸於天,又可名於大矣。法道施化,布德及人,鼓以淳和之風,被以清靜之政,忘功不有,不自尊高,故其盛業可大,聖德可久。以其不為大,故能成此尊大矣。修身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