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之病,有可畏之威。此章明勇敢之為,成殺身之咎。初標敢與不敢,利害之殊。次明天道謙柔,戒人勇敢。後嘆天網之報,以勸善士之修。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疏:剛决為勇,必果為敢,言強梁之人,無所畏忌,失於謙柔,决於果敢,犯上作亂者,則是殺身之道也,故云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者,人若於事靜慎,斂身知退,所决在於不敢強梁犯患,則是活身之道,故云勇於不敢則活。
  知此兩者,或利或害。
  疏:兩者,敢與不敢也。言人能知勇敢則殺而有害,不敢則活而有利,當須勇於不敢。此兩者在勇雖同,所施則異,故云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疏:孰,誰也。故猶意故也。勇敢於有為之人,動則有害,乃天道之所惡,而代俗之人,誰能知其意故者乎?
  是以聖人猶難之。
  疏:此舉聖以勵凡也。夫以聖人之明,猶難於勇敢,懼其為害,况於凡人欲為勇敢,焉得無害乎?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疏:因上言天之所惡,故此下四句廣明天道謙虛,以戒人事勇敢。人懷勝負,所以有争,天道平施,唯善是與,物莫之違,故云善勝也。
  不言而善應,
  疏:天何言哉?但福善禍淫,吉凶咸應,故曰不言而善應也。
  不召而自來,
  疏:凡物之來,皆由命召,今天不召於物,而使從己,而萬物自來而順之,則負陰抱陽,春生夏長,皆非召而來也。
  繟然而善謀。
  疏:天道玄遠,繟然寬大,垂象示變,人可則之,故云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疏:恢恢,寬大也。此覆釋上天道等義也。天道網羅雖復寬大,疏而且遠,賞善罰惡,不失毫分也。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卷之九竟
  民常不畏章第七十四
  前章明勇敢於有為,自成殺身之咎。此章明有為則輕死,必犯司殺之誅。首五句,陳戒用刑。次一句,指明司殺。後四句,舉用刑代殺,必有愆咎。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疏:言人不能守道清靜,而放縱情欲,動之死地,積習生常,曾無畏者,人君當以清靜為化,而教導之,奈何更以刑法誅殺恐懼之乎?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疏:此明人君化以無為,人皆少欲,各全其生,常畏於死。而獨有為於奇詐不善之行者,適令吾勢得執而殺之,亦孰敢即殺。所以不殺,為自有天網司殺之也,故下文云。
  常有司殺者殺。
  疏:司,主也。天監孔明,無所不察,奇詐之人,不得其死,是有天之
  司殺者殺之矣。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疏:言不善之人,司殺自殺,人君用勢得執殺而便殺之,是代司殺者殺人,不得天理,猶如拙夫代大匠斲木矣。
  夫代大匠斲,希有不傷其手矣。
  疏:大匠斲木,動合方圓,拙夫代之,必失繩纏,惡得不損其材而傷其手乎?天網不失,神理昭明,人君任刑,代彼司殺,惡得不害於人而喪其天和乎?奈何以死懼之,斯之謂也。
  人之饑章第七十五
  前章明有為則輕死,必犯司殺之誅。此章明厚斂則人貧,是生有為之弊。初三段迭明所以為弊。夫唯下,結嘆令其貴生。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疏:夫人,國之本也。若政煩賦重,而人貧乏,則國本斯弊,弊則危矣。是以下人不足,由君上食用賦稅之太多,是以令其饑乏爾。
  民之難理,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理。
  疏:蠢爾蒼生,資君以理,為理之本,諒在無為,故我無為而人自化。今人所以難理者,由君上之有為,有為則政煩而人擾,動生大偽,是以難理。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疏:人之所以輕入死地,喪其生者,皆以其違分求生,養生太厚,不顧刑網,以徇所求,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疏:夫生也有涯,安分則足,既不可違,亦不可加。若營生於至當之外,則惑矣。故不厚其生而生全,求厚生而生喪。故知夫無以生為憂者,是賢勝於矜貴其生之人。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前章明厚斂則人貧,是生有為之弊。此章明有為則心欲,故喪和氣之柔。初標生死之二途,次舉草木之兩喻。結以強大處下,戒令必守和柔。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疏:人之生也,和氣流行,自然以之柔弱。人之死也,和氣離散,四肢以之堅強。言此者,示柔弱堅強為生死之戒。
  萬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疏:此舉喻也。萬物草木,氣聚而生,故枝葉敷榮而柔脆,氣竭而死,則條干變衰而枯槁。前明有識,此舉無情者,以氣聚散為榮枯,有識者,以道存亡為生死。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疏:此結前義也。言草木生則柔脆,死則堅強,則知人之為堅強之行者,是入死之徒。為柔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