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疏〕鉤者,腰帶鉤也。夫聖述之興,本懲惡勸善。今私竊鉤帶,又遭刑戮;公劫齊國,翻獲諸侯;仁義不存,無由率眾。以此而言,豈非竊聖進而盜國邪?何以知其者,假問也;彼竊以下,假答也。
  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鐵之威弗能禁。
  〔注〕夫軒冕斧欽,賞罰之重者也。重賞罰以禁盜,然大盜者又逐而竊之,則反為盜用矣。所用者重,乃所以成其大盜也。大盜也者,鈴行以仁義,平以權衡,信以符璽,勸以軒冕,威以斧鐵,盜此公器,然後諸侯可得而揭也。是故仁義賞罰者,適足以誅竊鉤者也。
  〔疏〕逐,隨也?勸,勉也。禁,止也,軒,車也。冕,冠也。夫聖迸之設,本息姦裹#7,而田怛遂用其道而竊齊國,權衡符璽,悉共有之,誓揭諸侯,安然南面,胡可勸之以軒冕,威之以斧鐵者哉。小曰斧,大曰鐵。又云黃金飾斧。
  此重利盜蹶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
  〔注〕夫坏之不可禁,由所盜之利重也。利之所以重,由聖人之不輕也。故絕在賤貨,不在重聖也。
  〔疏〕盜郢所以擁卒九千橫行天下者,亦賴於五德故也。向無聖智,豈得爾乎。是知驅馬掠人,不可禁制者,原乎聖人作法之過也。
  故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一不人。
  〔注〕魚失淵則為人禽,利器用則為盜資,故不可示人。
  〔疏〕脫,失也。利器,聖進也。示,明也。魚失水則為物所傷禽,利器示人則為人所執,故不可也。
  彼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
  〔注〕夫聖人者,誠能絕聖棄知而反冥物極,物極各冥,則其述利物之進也。器猶述耳,可執而用日器。
  〔疏〕聖人則堯舜文武等是也。
  非所以明天下也。
  〔注〕示利器於天下,所以資其盜賊。
  〔疏〕夫聖人馭世,應物隨時,揖讓干戈,行藏匪一,不可執固,明示天下。若執而行者,鈴致其弊,即燕嗆白公之類是也。
  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
  〔注〕去其所資,則未施禁而自止也。
  〔疏〕棄絕聖者,天下之物各守其分,則盜自息。
  值玉毀珠,小盜不起;
  〔注〕賤其所寶,則不加刑而自息也。
  〔疏〕藏玉於山,藏珠於川,不貴珍寶,豈有盜濫。
  焚符破璽,而民朴鄙;
  〔注〕除矯之所賴者,則無以行其姦巧。
  〔疏〕符璽者,表誠信也。矯詐之徒,賴而用之,故焚燒毀破,可以反樸還淳而歸鄙野。
  捨斗折衡,而民不爭;
  〔注〕夫小平乃大不平之所用也。
  〔疏〕斗衡者,所以量多少,稱輕重也。既遭斗竊,翻為盜資。拾擊破壞,合於古人之智守,故無忿爭。
  嬋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
  〔注〕外無所矯,則內全我朴,而無自失之言也。
  〔疏〕禪,盡也。殘,毀也。聖法,謂五德也。既殘三王,又毀五帝,還廬咸盡,芻狗不陳,忘荃忘蹄,物我冥極,然後始可與論重妙之境,議道德之遐也。
  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注〕夫聲色離曠,有耳目者之所貴也。受生有分,而以所貴引之,則性命喪矣。若乃毀其所貴,棄彼任我,則聰明各全,人含其真也。
  〔疏〕擢,技也。鑠,消也。竿形與笙相似,並布管於匏內,施黃於管端。瑟長八尺一寸,闊一尺八寸,二十七絃,仇犧造也。夫耳淫官徵,慕師曠之聰;目滯玄黃,希離朱之視;所以心神奔馳,耳目竭喪。既而拔管絕絃,銷金絕緯;毀黃華之曲,棄白雪之歌;滅備敵之文,散紅紫之采。故膠離朱之目,除矯效之端;塞瞽曠之耳,去亂群之帥。然後人皆自得,聲,物無喪我,極耳之所聽而反聽無,恣目之能視而內視無色,天機自張,無為之至也,豈有明暗優劣於其問哉。是以天下和平,萬物同德。率己聞見,故人含其聰明。含,懷養之謂。
  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欐工捶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注〕夫以蜘蛛蛄#8蛻之陋,而布網轉丸,不求之於工匠,則萬物各有能也。所能雖不同,而所習不敢異,則若巧而拙矣。故善用人者,使能方者為方,圓者為圓,各任其所能,人安其性,不責萬民以工任之巧。故眾技以不相能似拙,而天下皆自能則大巧矣。夫用其自能,則規矩可棄而妙匠之指可欐也。
  〔疏〕鉤,曲;繩,直;規,圓;矩,方。工任是堯工人,作規矩之法;亦云舜臣也。欐,折也,割也。工任稟性機巧,運用鉤繩,割刻異端,迷作規矩,遂令天下黔黎,誘然放效,舍己逐物,實此之由。若使棄規絕繩,欐割任指,則人師分內,咸有其巧。譬猶蜘網蛻丸,豈關矜企人事,若天機巧也。事#9出《老經》。
  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注〕去其亂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