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藩引文認為『先』字宜在『其』下。
  #35『沉』字依郭慶藩引文及注文改作『默』。
  #36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外』均作『分』。
  #37趙本『凶』下有『也』字。
  #38『九』字依正文補。
  #39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況』下有『於』字。
  #40《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地』下有『也』字。
  #41郭慶藩引文改『賞』作『償』。
  #42趙本『之』下有『也』字。
  #43『之』字依郭藩引文改作『立』。
  #44郭慶藩引文『摽』作『摽』,下同。
  #45王孝魚依正文『悅』下補『自』字。
  #46《闕誤》引張君房本『鬣』下有『長毛』二字。
  #47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墟』均作『虛』。
  #48趙本無『耳』字。
  #49世德堂本『也』作『之』,趙本無『也』字。
  #50《闕誤》引張君房本『之』作『人』。
  #51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乎』均作『夫』。
  #52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謂』俱作『請』。
  #53『成』字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改作『伐』。
  #54趙本『不亦』作『亦不』。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二十七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華法師成玄英疏
  雜篇則陽第二十五
  則陽游於楚,
  〔疏〕姓彭,名陽,字則陽,魯人。游事諸侯,後入楚,欲事楚文王。
  夷節言之於王,王未之見,
  〔疏〕姓夷,名節,楚臣也。則陽欲事於楚,故因夷節稱言於王,王既貴重,故猶未之見也。夷節所進未遂,故罷朝而歸家。
  夷節歸。彭陽見王果曰:夫子何不譚我於王?
  〔疏〕王果,楚之賢大夫也。譚,猶稱說也,本亦有作言談字者。前因夷節,未得見王,後說王果,冀其談薦也。
  王果曰:我不若公閱休。
  〔疏〕若,如也。公閱休,隱者之號也。王果,賢人,嫌彭陽貪榮情速,故盛稱隱者,以抑其進趨之心也。
  彭陽曰:公閱休奚為者邪?
  〔疏〕奚,何也。既稱公閱休,言己不知,故問何為,庶聞所以。
  曰:冬則獨龞于江,夏則休乎山樊。有過而問者,曰:此予宅也。
  〔然注〕言此者,以抑彭陽之進趨。
  〔疏〕獨,刺也。樊,傍也,亦茂林也。隆冬刺龞,於江渚以逍遙;盛夏歸休,偃茂林而取適;既無環庶,故指山傍而為舍。此略陳閱休之事迹也。
  夫夷節已不能,而況我乎。吾又不若夷節。夫夷節之為人也,無德而有知,不自許,以之神其交,固顛冥乎富貴之地,
  〔注〕言己不若夷節之好富貴,能交結,意盡形之#1,任知以干上也。
  〔疏〕類冥,猶迷沒也。言夷節交游堅固,意在榮華;顛倒迷惑,情貪富貴;實無真德,而有俗知;不能虛淡以從神,而好任知以干上。數數如此,猶自不能,況我守愚,若為堪薦。此是王果謙遜之辭也。
  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
  〔注〕苟進,故德薄而名消。
  〔疏〕消,毀損也。言則陽憑我談己於王者,此適可敗壞名行,必不益於盛德也。
  夫凍者假衣於春,暍者反冬乎冷風。
  〔注〕言已順四時之施,不能赴彭陽之急。
  〔疏〕夫遭凍之人,得衣則煖;被暍之者,遇水便活。乃待陽和以解凍,須寒風以救暍,雖乖人事,實順天時。履道達人,體無近惠,不進彭陽,其義亦爾。
  夫楚王之為人也,形尊而嚴;其於罪也,無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撓#2焉。
  〔疏〕儀形有南面之尊,威嚴據千乘之貴,赫怒行毒,猶如暴虎,戮辱蒼生,必無赦宥。自非大佞之人,不堪任使。若履正懷德之士,誰能屈撓心志而事之乎。
  故聖人,其窮也使家人忘其貧,
  〔注〕淡然無欲,樂足於所遇,不以侈靡為貴,而以道德為榮,故其家人不識貧之可苦。
  〔疏〕禦寇居鄭,老萊在楚,妻弩窮窶而樂在其內。賢士尚然,況乎真聖,斯志貧也。
  其達也使王公忘爵祿而化卑。
  〔注〕輕爵祿而重道德,超然坐忘,不覺榮之在身,故使王公失其所以為高。
  〔疏〕韜光為窮,顯迹為達。哀公德友於尼父,軒轅膝步於廣成,斯皆道在則尊,不拘品命,故能使萬乘之王,五等之君,化其高貴之心而為卑下之行也。
  其於物也,與之為娛矣;
  〔注〕不以為物自苦。
  〔疏〕同塵涉事,與物無私,所造皆適,故未嘗不樂也。
  其於人也,樂物之通而保己焉。
  〔注〕通彼人#3不喪我。
  〔疏〕混迹人間而無滯塞,雖復通物而不喪我,動不傷寂而常守於其真。
  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
  〔注〕人各自得,斯飲和矣,豈待言哉。
  〔疏〕蔭庇群生,冥同蒼昊,中和之道,各得